走進聊城市陽谷縣定水鎮東崔村王永勝的養殖場,只見一排排籠子有序地排列著,每個籠子里都養著一只貉子,皮毛發亮,活蹦亂跳,很是惹人喜愛。
“貉子平時喜歡吃魚粉、大豆粉、雞肝、雞腸、魚肉和雞蛋等食物,而且還要定時定量,*三頓。”王永勝一邊忙著給貉子配制著美食“套餐”一邊介紹說,“每年的立春前后是貉子發情的*時節,所以這段時間得天天耐心觀察,如果錯過這個時間段,配種不成,一年的功夫就白搭了。”
今年42歲的王永勝原先在外地建筑工地打工。2013年,他回鄉看到臨村村民養貉子效益可觀,便決定試上一把。為了掌握養貉子的技術,他經常到鄰村養殖場義務打工學習技術,后又多次參加縣畜牧局舉辦的畜牧獸醫培訓班學習,并取得結業證書。
2013年8月,王永勝進了20只小貉子進行試養,經過幾年的繁殖發展,現已初具規模,常年保持在1500只以上。
“貉子渾身都是寶,*值錢的就是皮毛,市場行情好時,一只貉子毛皮能賣600-800元。除了皮毛,貉子肉還可以做飼料、肉骨粉等,經濟價值較高。”王永勝給筆者細細算了一筆賬,“一只貉子的喂養成本大約在120元左右,而出售價格*差在300元左右,貉子的凈利潤在180元左右。一只母貉平均產5只小貉子,300只母貉就能產下1500只貉子,3個月后,除去各項損耗,利潤相當可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