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額敏縣杰勒阿尕什鎮納仁恰汗庫勒村在新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緊跟時代腳步,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依托民風民俗,開創特色宜居鄉村新風貌。
樹木相斜 拱門帶您穿越時空隧道
走進納仁恰汗庫勒村正在積極打造的民俗館,映入眼簾的是兩棵合圍的大樹,仿佛包裹著納仁恰汗庫勒村厚重的歷史。60年代的土房、70、80年代的磚房到現在的富民安居房讓人感嘆時代的變遷;獨輪車、收割機、東方紅拖拉機喚起昔日的記憶;正在建造中的八卦陣景區、塔巴馕制作場、木柵欄又激發觀者無限好奇……民俗館的展覽設計獨具匠心又彰顯了地方特色,相關部門與老一輩人積極交流探討,謀劃著如何能更好地以時代變遷為背景、以群眾生產生活為模型、以實物為線索,以小見大,重現了昔日的人文風貌,傳承歷史,保留根脈。
文化交融 領略不同民族間的風土人情
納仁恰汗庫勒村是多民族聚居的村莊,不同民族間的相濡交融,促使文化多樣發展,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氈房是哈薩克族備受喜愛的居住地,圓形的屋頂、環形的氈墻,掛壁、花氈、幔帳的點綴,使氈房充滿濃郁的藝術氣息,它融入了哈薩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傾向,構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觀。
八卦圖與八卦文化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蘊涵了民間信仰與民間知識,表現了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知與詮釋。八卦觀光景點以水為基,以樹為象,將古文化底蘊融入青山綠水,帶給人感官的刺激和文化的碰撞,為一處獨具歷史特色、古風神秘的自然景觀。
目前,氈房區正在平整地面;八卦景區的多種景觀樹已陸續栽種,周圍建筑正在修葺完善。
飲水思源 喚醒后輩的家國記憶
“一座民俗館,裝著幾代人的昨天和今天。”曾為人熟知、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產生活器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歲月的變遷,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為前輩們不可磨滅的記憶和后輩人不曾知曉的遺憾。民俗館的建立將讓孩子們也能感受到歷史的變遷,體會到老一輩人生活和工作的艱辛。納仁恰汗庫勒村民俗館建成后,將邀請各族青年學生參觀學習,通過“時代老物件”訴說關于家鄉、關于前輩的動人故事,讓后輩們感受文化氛圍、喚醒家國記憶、弘揚優良作風,孕育他們對家鄉*傳統文化的濃濃情誼。
文化扶貧 提振脫貧攻堅的精氣神
通過旅游觀光、人文宣傳、文化活動帶動納仁恰汗庫勒村經濟發展,帶領困難群眾穩固脫貧是民俗館創建的根本目標。
納仁恰汗庫勒村將采取“民俗館+扶貧”的發展模式,以傳統文化為引領,以現代文明為依托,通過民俗館拓寬困難群眾就業渠道,使之成為農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宣教平臺,成為推動困難群眾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轉變的助推器,激發他們脫貧的信心與決心,使文化扶貧成為脫貧攻堅的加速器。
納仁恰汗庫勒村民俗館建成后將成為額敏縣*村級民俗展覽館。相關部門統籌謀劃、集思廣益、協調資金,將民俗館逐漸打造成一座集民俗歷史、農耕文化、家風教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民俗展覽館。今后,納仁恰汗庫勒村民俗館將以加強遺產保護、推動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為抓手,蹄急步穩地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