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搬遷點里產業多
搬遷點里產業多
農業網   時間:2019/5/25 14:23: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56

  五月的陽光很溫暖,劉虎義怎么也想不到,時隔5年,在同一個太陽下曬太陽,自己的心情卻是那樣的不同。

  劉虎義是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烏蘭淖爾鎮富民社區貧困戶。因為腿部有殘疾,他干不了重活,只能依靠政府低保過活,維持個溫飽。年紀不輕了,卻窮得娶不起個媳婦。每天除了坐在院子里曬太陽便無所事事。

  2018年,他看到周圍的貧困戶都在忙著脫貧致富,再也坐不住了。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他決定養殖“托養雞”。憑借一股子愛鉆研的勁頭,他掌握了養殖技術。并在社區幫助下管理了“托養雞”基地,每月加上各種補貼費收入近2000元。

  “托養雞”基地是烏海市在富民社區設立的一個扶貧項目,按照每戶貧困戶20只雞的標準,烏海市、烏達區兩級定點幫扶單位分別出資500元,政府扶貧政策補貼320元,貧困戶自己出資180元,共同購買種雞和飼料,交由劉虎義統一喂養。社區人員負責聯系銷售。“我現在是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有了黨的好政策,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劉虎義由衷地說。

  去年入冬以后,劉虎義管理的“托養雞”基地的土雞銷量很好,不少人都從他這里預訂。“雞出欄以后,除去購雞款和買飼料的錢,貧困戶共同分紅,我也是貧困戶,里邊也有我的。”自從有了事做,劉虎義整個人都變得積極樂觀了。

  “這個扶貧政策太好了,抓住這個機遇,我得好好干,不能等不能靠,用自己的雙手脫貧。再說分紅政策這么好,這不干那不干,那干啥去?這養雞又不累,就是多端點飼料嘛。”劉虎義連珠炮似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61歲的郭建民很感謝劉虎義:“去年,劉虎義帶領我們12戶貧困戶養雞,每戶增收2465元錢。”而*讓他感到幸福的是,他和劉虎義這兩個老光棍去年不僅脫了貧,還娶上了媳婦。

  李成孝一家就是個自主脫貧意識極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倆原來沒有工作,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日子過得緊巴巴。2018年,富民社區把他安排在了社區集體經濟公司,月薪3000元。在別人看來,有了穩定的工作,按部就班有份收入就可以了。但李成孝想謀求更好的發展:“不能什么都靠別人,自己也要努力。”有了目標,李成孝在今年初應聘去了另一家企業,試用期每個月2500元,轉正后每個月3700元再加提成,一個月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妻子也在村里的綠化隊工作,每年工作半年,每個月收入1760元錢。

  “過去的日子就算有父母幫襯,還有欠債,現在不用父母幫了,自家也有了點存款,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李成孝滿心感激。

  截至目前,烏海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13戶2968人,已脫貧1289戶2904人,脫貧率達98.2%,貧困發生率從12%下降到0.26%。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