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站在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馬廟鎮榛子林基地,四下眺望,新種的700余畝榛子樹苗郁郁蔥蔥,長勢良好,嫩綠的樹葉在微風中搖曳多姿,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片榛子林基地是馬廟鎮的5個行政村與宏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大果榛子種植合作項目。該項目以河堤集體土地入股形式參與項目分紅,村集體可得目收益的10%。進入盛果期,每畝榛子林可實現萬元收益,預計為每村集體經濟創收5萬元以上,“堤岸經濟”成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這只是金鄉縣發展村級經濟的一個縮影,據悉,近年來,為破解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薄弱”、村級組織“無錢辦事”難題,金鄉縣通過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人才引領帶動等措施,讓村集體經濟實現了保值增值,激活農村經濟的發展動能,不斷實現村集體產業做大做強,把村集體經濟的“蛋糕”越做越大。
盤活閑置資源 實現保值增值
羊山鎮百畝蒲公英種植基地內,鮮嫩的蒲公英喜氣盈人,黃色的花朵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觀看。“我們通過土地流轉,將村集體270余畝土地建立蒲公英種植基地,發展起規模種植,年可增村集體經濟收入16萬余元。”羊山鎮歡德營村黨支部書記張法元如是說。
雞黍鎮翟廟村把141.1畝拆遷復墾土地整體發包租賃,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8余萬元。卜集鎮孟莊村將55畝集體土地統一發包出租,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余元????這個縣通過盤活村級閑置資源,謀劃產業發展項目,提升集體經濟收入的藍圖逐漸明晰。
去年以來,結合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清查工作,金鄉縣整合村級資產資源,通過對外發包租賃、集體經營和土地流轉等多種途徑,盤活農村大量沉睡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全縣有312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實現轉化提升,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83個。
發展特色產業 激活發展動能
走進雞黍鎮大楊莊村,農戶和村委會房頂上,藍色的太陽能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過去村里集體經濟薄弱缺少資金,想為村民做些事都難,以前閑置的屋頂、院內空地變身光伏電站,每年可穩定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持續收益20年,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談及光伏產業給村里帶來的新變化,該村支部書記楊士英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在金鄉,像雞黍鎮這樣的“特色”產業還有很多:高河草莓、王丕芹菜、肖云甘藍、胡集白梨瓜、化雨金針菇?????短短幾年里,金鄉縣的特色產業雨猶如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激活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近年來,金鄉縣實施“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 探索“黨建+特色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模式,引導各鎮街立足資源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圍繞光伏發電項目、農村電商服務、“一村一品”、鄉村旅游等產業項目,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強村級發展后勁,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人才引領帶動 做大做強產業
“我年齡大了種不了大蒜辣椒,現在田里種上了長壽桃,技術有專人指導,也不需要出大力,桃還沒完全成熟就讓客商訂完了,今年一畝地能收入9000多塊錢,這可多虧了我們駐村的王書記。”提起駐村干部王書記,76歲的張大爺贊不絕口。
張大爺口中的王書記是濟寧市商務局駐張周胡村*書記王憲昌,駐村期間,王憲昌依托本村種植桃樹傳統,充分發揮思路活、人脈廣的優勢,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成立長壽桃種植合作社,吸收桃農入社,以抱團發展、統一銷售實現了資本增值、集體增收,*一項,該村2018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萬元。
近年來,金鄉縣充分發揮*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引領作用,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和項目扶持力度,用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書記村造血功能,實施*書記村集體經濟項目145個,在選準項目、落實資金、提供信息、引進技術等方面重點扶持,助推集體經濟突破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