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開州:激發脫貧“原動力” 鋪就群眾“幸福路”
開州:激發脫貧“原動力” 鋪就群眾“幸福路”
農業網   時間:2019/5/27 22:27:00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閱讀數:355

  義和鎮太康村距離開州城區46公里,全村轄區面積7.1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共有682戶2668人,2014年被納入市級貧困村,有貧困人口84戶247人,占全村總人口的9.3%。去年9月,由區衛生健康委、區紅十字會、區計生協會組成的駐村工作隊來到太康村,通過發展產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教育救助、政策兜底等系列幫扶措施,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進村入戶幫助解決困難

  “蘇大姐,還有沒有菜籽需要收割,趁天氣好,人又多,我們幫你把所有菜籽收割完,不然明天下雨影響收成。”太康村扶貧“*書記”付清平一邊收割菜籽,一邊詢問該村5組貧困戶彭昌海的妻子蘇紹瓊。

  現年69歲的彭昌海患有硅肺病、氣胸病等多種疾病,66歲的妻子蘇紹瓊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夫婦倆都不能干重體力活,于2017年被納入建卡貧困戶。30歲的兒子彭興明因家里貧窮、房子破舊等原因,至今未娶上媳婦。鑒于彭昌海一家的情況,駐村工作隊沒少對彭昌海家進行幫扶,不但在春種秋收時到他家幫忙,遇到彭昌海氣胸病發作時,還總是*時間把他送到醫院。此外,駐村工作隊隊員還對他家房屋進行整修,這讓彭昌海一家感激不盡。

  “在我們村像彭昌海一樣享受特殊待遇的,還有吳大珠、薛會權等84戶貧困戶,無論他們家里有啥困難,只要一個電話,駐村工作隊隊員立馬趕到,幫他們逐一解決。”太康村黨支部書記羅武元介紹。

  因戶施策加快脫貧步伐

  “彭大哥,考慮到你們夫婦不能干繁重的農活,這次我給你們申請了30只綠殼蛋雞苗,你們愿不愿意飼養?”今年3月,付清平來到彭昌海家里征求意見。

  太康村有貧困人口84戶247人,目前已脫貧64戶,還有20戶沒有脫貧。駐村工作隊隊員來到太康村后*件事就是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走訪摸底、建立臺賬,并對剩下的20戶貧困戶以及新增的19戶貧困戶,因戶施策逐一制定脫貧方案。因學致貧的納入教育扶貧救助對象、因病致貧的納入醫療救助、因殘致貧的納入政策兜底,因懶惰、因無技術等其他原因致貧的,就開展扶智、扶志以及技術培訓……通過系列措施,大大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

  “去年發放的30只綠殼蛋雞,我全部喂活了,一年有4000多元收入。另外,駐村工作隊幫助兒子學成手藝后,兒子到外面打工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老伴每次住院享受了醫療救助政策,我們自己只支付10%,都是駐村工作隊隊員給我們跑的手續。”蘇紹瓊笑呵呵地說。

  出行飲水住房有保障

  “如果你們要吃綠殼雞蛋、雪梨、青脆李、土雞、糧食豬肉,歡迎到太康村來購買,我也可以給你們帶回來。”駐村工作隊隊員張平時常對身邊的同事、朋友乃至同學大力宣傳太康村的土特產。

  為了讓貧困戶早日脫貧,邁向致富奔小康之路,駐村工作隊不僅想盡辦法幫他們創收增效,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太康村1、2、3、4、6、7組季節性缺水,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去年10月,駐村工作隊隊員與村干部翻越6座山、趟過8條河,耗時8個小時來到水源地——邱家巖。經過2天清淤泥、更換管道、補漏,解決了飲水難題,讓400余戶村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同時,多方籌集資金新修村衛生室,整治D級危房5戶、易地扶貧搬遷22戶,發展青脆李400畝、雪梨400畝、車厘子200畝。現在,太康村村民不僅看病就醫、出行方便,而且住房安全有保障,還有持續增收的產業,正闊步邁向致富奔小康之路。

  “以前,全是泥巴碎石路,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公路硬化了,土雞、糧食豬、水果價格高還賣得俏,像這樣發展下去,我們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太康村6組貧困戶薛會權笑呵呵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