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強總理在山東考察途中,臨時停車走進一家水果店,詢問水果漲價情況和原因,指出要采取適當措施,保障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水果等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合理。看來未來水果價格將趨于穩定。
那么,發生在近期水果漲價熱潮,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果農們又該如何實現利潤*化呢?
一、水果到底貴了多少?
*早引發“水果自由”討論的是以車厘子、榴蓮等為代表的進口水果。但*近一段時間來,蘋果、梨子、香蕉等普通水果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漲價。
價格漲幅*的常見水果分別是荔枝、葡萄、椰子、梨,以及蘋果。較今年年初的價格漲幅分別達到了130%、87.5%、80%、62.5%以及50%,其中蘋果均價基本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截至2019年4月,鴨梨、富士蘋果、巨峰葡萄、香蕉、菠蘿和西瓜6種水果批發均價為6.32元/公斤,環比上升6.3%,同比上升13.3%。
二、多因素拉高水果價格
其實,水果價格走勢受節假日影響較為明顯,同時也根據生長周期和上市時間差異,會存在較為規律的季節性波動。但是今年如此大的漲幅用季節性波動解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那水果“普漲”的原因是什么?
(一)偶發性極端天氣引起產量銳減
今年春季一些水果產區,比如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及兩廣等主要水果產區,出現倒春寒天氣,一些果樹被凍死,重新補種需要一定時間,這部分的產量缺口一時無法補齊。去年天氣不好,導致水果庫存不夠。物以稀為貴,貨少,價格自然就漲起來了。
(二)種植面積調整產量下降
2018年開年,柑橘價格暴跌;3月份,草莓價格下跌20-30%;5-6月份,桃子出現滯銷。據相關報道,九成種植戶出現虧損。無疑挫傷了果農的積極性,導致一些果農減少種植面積,水果總產量出現下滑。
(三)產量減少需求卻增加了
自4月份以來,天氣迅速變熱,不少地方的氣溫上下波動厲害,動不動就躥到30度以上,開啟“炙烤模式”,導致水果的需求量陡增,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四)其他因素:損耗、渠道、品質……
水果的物流、設備成本提高也導致了價格上漲。比如,為了能讓全球各地的生鮮保質送到家門口,有些產品從產地到零售企業再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全程冷鏈。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8年)數據顯示,2013-2017五年時間內,我國居民人均生鮮食品消費量,在鮮瓜果品類從37.8公斤上漲至47.6公斤,居民消費需求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提升、供需關系的變化,共同形成了當下果蔬市場價格提升的驅動因素。
三、價格持續高位難維持
針對水果價格高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近日表示,季節性的短期沖擊不具有持續性,鮮果價格不會持續在一個高位。
農業分析師楊軍認為,水果是生鮮產品,本質上還是受到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較大,供應充足價格就要下降;供應不足價格很快上漲。“但水果的替代作用非常強,建議果農和收購商理性對待減產,不要出現過分惜售或者高價大量囤貨的行為。”
一些專家表示,基于水果的產品特性,過分惜售或者高價囤貨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隨著夏季到來,西瓜、甜瓜等應季水果陸續上市后,水果價格將會在這些水果價格的帶動下,有所下降。
四、果農如何將水果利潤*化?
對此有專家給農民出了3個方法:
(一)關注市場選擇較新品種
水果的更新換代也是比較快的,經過培育經常會有新品種上市,新品種可能會在口感、營養價值或者耐儲存上有新的突破,所以果農要時刻掌控市場動態,了解市場的水果發展動向,及時作出更新換代的抉擇,時刻走在市場前端才可以保證自身利潤。
(二)摒棄劣品走精品路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消費者消費的品質和檔次都在不斷提升,劣質水果的市場越來越小,所以果農應走精品路線,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銷量大了水果價格自然也就可以有效提升。
(三)形成產銷一條龍
正如上文所說,對于水果農民是沒有定價權的,只有水果販子可以定價,所以農民可以發展產銷一條龍,掌控終端市場價格,如此就可以有效保證自身利潤。如抖音短視頻、朋友圈、網紅直播已經成為水果新型營銷方式,線上的銷售量在逐漸增加。
小農菌語:近幾年,進口水果熱銷,這也說明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水果的品質,因此種植果樹的農友們在今后選擇品種的時候可以選擇品質較高的種類以迎合消費者的需要,并且善于利用互聯網,拓展銷售渠道,實現水果的“銷售自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