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民對農作物的精細程度就像對待苗圃、花圃一樣,如果我國農業也能做到這樣,那么農產品的品質自然就會提升,農民收入也會大大增加。”自從2017年6月從日本培訓歸來,四平市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剛便將精細化、高品質記在心里,將這兩點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推動了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侯剛大學畢業后,只身遠赴上海,開始了艱苦創業。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他毅然踏上返鄉創業之路。回鄉后,他帶領10戶農民創辦了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多年積累的經營管理經驗用于生產管理,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實現規模經營。
回憶起2017年在日本學習培訓的所見所聞,侯剛坦言,這是他前所未有的開闊眼界的過程。日本果農在種植管理梨樹時,果農都使枝條固定方向生長,充分利用陽光和空間,這樣生長出的梨口感好、個頭也大,每個梨都能達到半斤以上。侯剛說,“在日本7天的學習,給我留下*深的印象就是日本的農業做得非常精細、品質非常高,所以他們農業可以發展為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日本農業發展一村一品,專業化程度高,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專業化生產,達到規模化經營。
“日本的匠人精神以及對農產品品質的追求,對我觸動非常大。”侯剛經營的合作社主要以玉米種植為主,為了做好玉米品質的提升、標準化和可追溯等,侯剛帶領農民做了不少工作。侯剛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在種植玉米的時候,會更加注意玉米的品質,這樣農民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益。
想做出好品質的農產品,首先在生產過程中要實行標準化,今年合作社購置了16臺新型免耕機,能夠保證播種的出苗率。在收割方面合作社也有先進的收割機,不但提高了效率,還省去了糧食的二次倒運環節,避免了農戶因倉儲不科學而造成的霉變、鼠害等損失。采用高標準的機器作業,對糧食品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合作社農戶張浪庭,家里有12畝地,加入合作社幾年的時間感受到了很大的變化。張浪庭說,“經過科學種田,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合作社直接賣給企業,農民收益更大,過去每年我家收益在6000元左右,2018年我家純利潤1萬多元。”
合作社成立以來,先后購買農機具40臺套,其中自走式收割機2臺,拖拉機12臺,精播機、旋耕機、鎮壓器等20套,科學儲糧倉150套,實現了農業生產作業全程機械化,釋放了大量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作業效率。2017年,合作社引進無人機植保作業,使農機具向大馬力、通用型、高效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針對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的指導意見,永信合作社率先調整種植結構,打造一村一品工程,合作社同吉林農業大學蔬菜園藝專家合作,專家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試驗田取得成功,種植秋葵不僅填補了當地農作物的空白,也為農民增收找到了很好的出路。
侯剛堅信,用自己的所學深耕家鄉的黑土地,一定會讓父老鄉親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