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藏糧于技的鶴壁實踐
藏糧于技的鶴壁實踐
農業網   時間:2019/5/28 20:14:00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354

  糧食產量實現“十三連增”,累計創下25項全國高產紀錄,榮獲10多張“國字號”農業名片;2016年,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河南省排名*;2018年,鄉村振興基礎水平綜合評價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兩項指標全省*……

  作為全國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市,近年來鶴壁市緊緊圍繞藏糧于技戰略,積極培育優良作物品種,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大力發展農業信息化,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自身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作為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農作物種子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義不言而喻,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2003年,由鶴壁市農科院選育的“浚單20”通過國家玉米品種審定,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優、綜合抗性好,一經推出便引爆市場,常年在黃淮海地區種植面積排名*、在全國種植面積排名第二,2004年以來連續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玉米主導品種推廣種植。

  “‘浚單20’的育成,突破了高產與抗逆育種結合的技術瓶頸,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創造了我國夏玉米的高產紀錄。”5月14日,曾參與“浚單20”種子培育的鶴壁市農科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守林說。

  15年來,“浚單20”累計推廣逾3億畝,引領了我國夏玉米生產的發展方向。該成果不僅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肯定,還帶動整個黃淮海夏玉米產區連續多年實現增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如今,“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故事還在鶴壁這片熱土持續上演——

  依托優勢科研平臺,近年來鶴壁市相繼建成了國家現代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鶴壁綜合試驗站、國家玉米改良中心鄭州分中心鶴壁分子育種基地等一系列科研平臺,為農作物種子研究培育、示范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該市又有“浚單509”“永優1573”兩個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小麥新品種“鶴麥1310”通過河南省生產試驗。記者日前在淇濱區鉅橋鎮劉寨玉米、小麥新品種示范基地看到,通過科技成果示范轉化,百畝高產試驗區小麥平均畝產達666.3公斤,玉米新品種高產高效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917.8公斤,相較一般產地分別提高了8.1%、8.3%。

  “在耕地穩定的情況下,要保證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長,必須依靠不斷創新的糧食增產技術。作為糧食生產的上游環節,種業發展直接關乎糧食增產和糧食安全。”張守林表示,“鶴壁的玉米品種選育已走在全國前列。國內的同行專家曾評價‘全國玉米看河南,河南玉米看鶴壁’,這無疑是對我們工作的重要肯定。”

  科技讓農民回歸田園

  農民是農業的主體,藏糧于技戰略要見實效,無疑要依靠這些真正懂農業、愛農村的人去落實。

  然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始終滯后,“農民”這份職業漸漸不再吃香,“農業”這份工作對年輕人而言正在失去吸引力。

  傳統農業發展的出路何在?如何才能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切實發揮農業主體作用?答案都在“科技”二字里。

  5月15日,在鶴壁市浚縣衛溪街道辦事處傅莊村,農業科技直通車駛入種糧大戶傅太華的地頭,浚縣農業局技術推廣站站長耿利賓如約前來進行技術指導。

  “若不是縣農技站長期的指導幫扶,我真不敢想象自己能種好這200畝地。”傅太華感慨道。他承包的土地位于浚縣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區內,這里田成方、林成網,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縣農技站為傅太華提供的技術服務,是鶴壁市近年來推廣的綠色高質高效技術集成模式的縮影。作為全國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整市制推進示范市,當前,鶴壁市在實施小麥、玉米一體化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過程中,按照高產與節約、實用與先導、農藝與農機、生態與安全“四結合”的思路,融合種子、栽培、植保、土肥、農機技術推廣等關鍵環節,減少了人工和物化資源消耗,優化了生產要素配置,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

  通過普及綠色高質高效集成技術,鶴壁市以傅太華等種糧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改變著傳統單家單戶的農民勞動方式——通過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田間作業,作業質量在提升、作業速度在加快、服務范圍不斷擴大。

  3月下旬,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鶴壁調研“三農”工作期間,專程來到浚縣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區,察看小麥苗情,了解澆水施肥、土地流轉、農民增收等情況。在聽取鶴壁市農科院關于農業科技研究的匯報時,王國生指出,要牢記總書記“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囑托,在藏糧于技上扛牢責任、作出貢獻。

  信息化助推農業轉型

  如果說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那么推進實施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則是藏糧于技的*直接體現。其中,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僅涉及智能化工具的應用,還涵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和遙感技術等諸多信息技術。在實地采訪中,記者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其助力傳統農業轉型所釋放的澎湃動力。

  作為河南省*整體推進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鶴壁市在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實現高產、高效、綠色、智能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運用星陸雙基遙感農田信息協同反演技術后,我們可以*時間收集到農田生態環境、苗情、災情信息,并及時通過數據平臺將預警信號、防范措施傳遞到農業生產一線。”5月16日,鶴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波表示。

  據悉,自2010年全國*“星陸雙基遙感農田信息協同反演技術”試驗基地落戶鶴壁以來,該市已在90萬畝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實現“雙覆蓋”,在60個站點安裝物聯采集儀器,布設儀器2400臺(套)。這些物聯網設備不僅實現了區域內農情監測的信息化、數字化和可視化,也一點一滴夯實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根基。

  數據顯示,2018年鶴壁市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其中,農業信息化的貢獻超過20%。浚縣、淇縣還從全國100個縣(市、區)脫穎而出,榮膺“2018年度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稱號。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市‘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圍繞‘一個率先、三個前列’戰略定位(即率先在河南省全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鄉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全面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打造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鶴壁樣板’。”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