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臨洮縣龍門鎮大寨子村“三變”記
臨洮縣龍門鎮大寨子村“三變”記
農業網   時間:2019/5/28 21:46:00  來源:定西日報  閱讀數:356

  近年來,臨洮縣龍門鎮大寨子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產業,將閑置的土地資源、分散的幫扶資金“變”成了撬動村民增收的“金鑰匙”,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脫貧摘帽的新路子。

  大寨子村地處山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以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為主,傳統單一的種植方式和產業結構,成為制約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瓶頸。

  劉小玲是大寨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劉小玲把家里的7畝土地流轉到甘肅隴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領取每畝土地600元租金的同時,她又學會了葡萄樹的種植、管理技術,農閑時間可以到基地打工。昔日靠種地為生的她,如今有了三份收入。

  “我們將自家土地租了出去,蓋了大棚,種了葡萄樹,一年的租費是4000多元。今年葡萄長勢很好,我們能拿到分紅。去年在這里上了半年班,6個月就掙了12000元,家里也能兼顧上,很方便。”出租土地拿租金,就地務工拿薪金,“三變”改革讓劉小玲一家實現了從農民到股民、從貧困戶到脫貧戶的轉變,嘗到了脫貧致富的甜頭。

  2018年初,龍門鎮動員大寨子村的90戶農戶,自愿以土地確權登記后的385畝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到甘肅隴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土地入股,閑置的土地資源變成了可以持續增收的資產,真正把村民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讓沉睡的資源活了起來。

  以甘肅隴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平臺,大寨子村探索推行“龍頭企業+現代農業”模式,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有效破解“三農”發展難題。2018年初,甘肅隴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大寨子村集中連片建成100座雙膜鋼架大棚、8000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1座,發展以葡萄種植為主,兼采摘、品嘗、體驗、加工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農業。同時,在基地種植辣椒60畝,帶動周邊3個村發展辣椒產業80余畝。

  “入股的方法是1畝地600元的股金,然后每年按照基地的發展分紅,比例是5%到10%。”大寨子村黨支部書記何永錄說。

  何永錄算了一筆賬,種植一畝玉米收入才1000元,如果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畝地每年保底分紅就600元,加上閑暇到合作社務工的收入,肯定比自己種地強。

  在動員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同時,龍門鎮利用中國銀保監會和縣財政新型經營主體扶持資金17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為村集體和建檔立卡戶持有的股金,讓村民以合同或者協議的方式入股到甘肅隴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中42萬元由大寨子、農盟、青化、蔡家莊4個貧困村持股,每年每村增加村集體經濟0.84萬元,128萬元由二十鋪、大寨子、五里鋪等7個村128戶建檔立卡戶持股,每股每年分紅不低于800元。

  同時,龍門鎮通過組織本村村民到外地學技術、學管理,以土地股、勞務股、技術股、管理股的形式參與并共享“三變”改革成果。土地入股、幫扶資金折股量化、技術入股等形式,不僅調整了全村的產業結構,同時也幫助村民建立了穩定增收的富民產業。

  龍門鎮鎮長王軍介紹說:“通過這幾塊入股以后,我們的老百姓能就近干活掙錢,一年的收入能達到3萬元左右,大寨子村的貧困戶今年能穩定脫貧。”

  去年,大寨子村發放勞務股工資83萬元,其中25名建檔立卡戶勞務股收入15萬元,分紅收入20000元,集體經濟收入16400元,人均純收入7527元,增收1935元。乘著農村“三變”改革的春風,龍門鎮大寨子村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