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寧縣太昌鎮看到,一群群雪白的大鵝引吭高歌、一只只性情溫順的梅花鹿竊竊私語、一簇簇可愛的紅頭雁交頭接耳……近年來,寧縣太昌鎮把發展特色養殖作為解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有力抓手,大力培育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形成了多業互補、多點支撐的富民產業增收體系,趟出了一條特色養殖的脫貧致富路。
今年54歲的武紅麗是太昌鎮茍家村的養殖戶,之前外出務工時在一家養殖場養鵝學習了一定的技術。2016年回到家,辦起了養殖場,養殖場目前鵝存欄量1500只。“去年10月份我上了1800只鵝苗,隨后把一部分鵝苗出售給附近農戶散養了,現在這一批鵝80%都到了產蛋期,這批鵝總收入能達到18萬元。”武紅麗告訴筆者。
在太昌鎮聯合村鑫場富民養殖基地,返鄉創業青年姚德春正在給潘鴨喂食、喂水。2017年,在外務工的姚德春為了顧家掙錢兩不誤,回到家鄉創辦了鑫場富民養殖場,在他的帶動下,附近的農戶從他這里學習了養殖經驗和養殖技術,也養起了潘鴨。今年2月,他的養殖場新上了一批鴨苗,目前,這些小鴨子在他的精心飼養下,已經長大。看著滿地嬉戲的潘鴨,姚德春致富的信心十足。“潘鴨養殖的周期為兩個月時間,一年可以養個五茬到六茬,一年純利潤*在15萬元左右。”姚德春高興地說。
據太昌鎮黨委書記張麗萍介紹,近年來,太昌鎮按照長短結合、主副互補的原則,堅持把特色產業培育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9個,形成了以蘋果、肉羊、苗林、瓜菜為主,紅頭雁、梅花鹿、鵪鶉、中華蜂等特色養殖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通過大力推廣“331+”產業扶貧模式、建辦農村專業合作社,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為全鎮穩定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