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龍陵生態底色繪就發展“綠富美”
龍陵生態底色繪就發展“綠富美”
農業網   時間:2019/5/29 23:01:00  來源:保山日報  閱讀數:357

  走進群山環抱的龍陵縣平達鄉小河村,2000余畝茶園依偎在大山的懷抱,滿眼綠色。一大早,村民陳必富和老伴就來到自家茶園采摘新茶。“種下‘搖錢樹’,走上致富路。今年開春以來,我家銷售茶葉收入1萬多元錢。”遙望茶山云霧繞,茶香醉心人神往。陳必富每天都要到茶園里采茶或除草。“把這10畝茶園管理好了,家庭收入就增加了。”陳必富說:“空閑的時候,我還到村里的茶廠打零工,每年也有幾千元的收入。”

  “1畝茶園的收入能抵得上5畝玉米的收入。”小河村總支書陳家財告訴記者。小河村163戶農戶,有2100畝茶園,家家有茶園。村域內有2家茶葉精制廠,每年每戶村民種茶或到茶廠打工的收入少的有1萬多元、多的有幾萬元。茶葉已經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富民產業。

  近年來,龍陵縣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工作思路,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積極探索貧困群眾參與生態保護新機制,實現了生態產業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做好短錢、中線、長線規劃。短線發展石斛、中藥材、食用菌、蔬菜等產業;中線發展茶葉、核桃、水果、堅果、咖啡等產業;長線依托生態和人文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該縣基本形成了*產業以發展速生豐產林、高效經濟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及林下基地為主,第二產業以發展木材、干鮮果、木本油料、森林食品、生物質能源等初精加工為主,第三產業以發展森林旅游、森林生態休閑、森林技術服務等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2018年,全縣實現林業總產值7.872億元。

  在鎮安鎮邦別村千畝連片的芒果園里,村民施洪碧一邊哼著小曲兒,一邊給自家的芒果套袋:“種芒果,學問大著呢!”施洪碧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在政府幫扶政策支持下,貸款5萬元種優質芒果20余畝,修建了澆灌設施,還多次參加技術培訓。2018年,施洪碧銷售芒果收入達8萬余元,全家靠種芒果脫了貧。“雖然今年干旱,雨水偏少,但有澆灌設施做保障,再加上管理到位,今年要掙10萬元應該不難,6月中旬芒果上市,產品都銷往省外市場。”施洪碧很自信。

  在推進高效生態產業發展過程中,龍陵縣出臺多項政策,在基地建設、生產設施、信貸支持、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補貼,積極整合農業、林業、水利等項目資金,使項目跟著基地走、服務跟著產業走。

  龍陵縣經濟林面積目前已達120多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08%、林業用地面積達334.73萬畝、林地面積283.3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1521.29萬立方米。林地流轉、林權抵押貸款,打通了林地集約經營的“瓶頸”,盤活了森林資源,基地建設風生水起。近幾年來,龍陵縣新建核桃、優質茶、石斛、熱帶干水果基地100多萬畝,其中萬畝連片基地5個。全縣有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戶,專業合作社411家,農產品初精加工“大嫂車間”1000多個,打造出龍陵紫皮石斛系列產品、“香歸銀毫”、龍陵黃山羊等100多張精品農(林)業“名片”,帶動了產業提質增效。

  “栗樹果喂豬,豬糞入沼氣池,沼氣做飯照明,沼渣沼液做石斛追肥,既消除了養殖污染,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石斛品質。”算起這筆變廢為寶的經濟賬、環保賬,象達鎮勐蚌村石斛種植戶鄭竹購說。鄭竹購養殖了30多頭豬,飼料以山中的栗樹果為主,建起了沼氣池,種植了10余畝石斛,每年創收20多萬元。

  近年來,龍陵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全縣建成了1.86萬個沼氣池,構建起了“豬—沼—蔬菜”“豬—沼—石斛”兩大循環產業鏈條,形成了農工貿一體、農商文旅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了生態富民強縣同步。

  依托良好的生態,龍陵縣以全域視角發展旅游,全力打造怒江、龍川江、小黑山·蚌渺湖、蘇帕河·勐蚌4條生態康體旅游線路,迎來游客如織,火了一方經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