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臨近收獲。日前,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高里鎮一孔橋村的千畝示范區,強筋小麥新品種“濟麥44”已由青轉黃,將要成熟了。這是我國科學家*新培育出的強筋小麥品種,有望改變優質專用小麥依賴進口的局面。
“濟麥44”由山東省農科院育成,具有優質、抗病、抗倒、早熟、節水等特點,適合制作具有彈性與嚼感的面包、面條等。2018年,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對11個小麥主產省份的65個小麥品種進行了品質檢測分析,結果顯示“濟麥44”的粗蛋白質含量、形成時間、穩定時間顯著高于其他小麥品種。
據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法計介紹,一般來說小麥品種很難做到既高產又優質,而“濟麥44”在產量和品質方面結合得很好。在連續兩年的試驗種植中“濟麥44”均達到一等強筋小麥標準,兩年平均畝產為603.7公斤,比連續9年全國推廣面積*的高產品種“濟麥22”增產了2.3%。
去年通過山東省的品種審定后,“濟麥44”*在秋播時大面積種植,全省共播種了10萬畝,這將成為今年夏糧收獲中的一個新亮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