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廣東惠州龍門縣委、縣政府提出,要發揮生態核心優勢,把龍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中藥箱、茶葉罐、游樂谷、養生池”,爭當廣東省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引領者。
據了解,目前龍門縣已經形成了水稻、蔬菜、水果三大支柱產業,可以依據自身農業大縣、“一小時經濟生活圈”的優勢,打造供粵港澳消費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旅游項目,以提高龍門農產品和農業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龍門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縣正穩步落實《龍門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現代農業發展工作方案》,推進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力爭202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43億元
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特色品牌農產品、100個產業興旺示范村、100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0畝特色種植基地……為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年,龍門縣出臺了《龍門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現代農業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访枥L了該縣鄉村振興發展的美好藍圖,上述的一串數字正是“一十百千萬”工程,是該《方案》的核心內容。
據了解,“一十百千萬”工程是加快龍門縣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的有力舉措,為龍門組織和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徑?!斗桨浮访鞔_了龍門縣從今年到2023年的農業發展目標任務,即通過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使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更加合理、特色優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以綠色、生態、精品為特色的現代農業,力爭到202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43億元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5%以上。
據介紹,目前,龍門縣扶持現代農業發展獎勵資金申報工作正在進行中,符合條件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可填表申請,再由村、鎮、縣三級進行審核。
有機蔬菜配送珠三角 提升“菜籃子”知曉度
近日,在龍田鎮的龍門縣康萊達種養專業合作社,可以看到多名工人正在為青瓜、茄子、西紅柿等蔬菜打包裝。另一邊陸續有工人把采摘的蔬菜搬過來,一片熱鬧、忙碌的景象。隨機拿起一根青瓜,只見瓜上布滿了清晨的露珠,新鮮程度不言而喻。“我們種植的都是應季的有機蔬菜,現在把它們包裝好就可以發貨了。”一名工人笑著說道。
龍門縣康萊達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取建介紹,有機蔬菜就是整個生產過程必需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生產技術規范,即生產過程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包裝、貯藏、運輸等流程中都需要嚴格遵照有機食品的相關標準和跟蹤審查體系。有機蔬菜在種植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農藥,使得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銷售價格也會比普通蔬菜翻幾倍,但其營養含量更高,更利于人類健康成長。令羅取建驕傲的是,合作社已有22種蔬菜獲得了有機轉換認證證書,目前全縣僅有4家合作社獲得該證書。
據了解,該合作社共種有150畝蔬菜,用冷鏈車將蔬菜配送到深圳、廣州等地,同時還推出了相關的網上平臺,讓客人可以通過網上平臺查看蔬菜生長情況、價格等信息。
當前,龍門縣正在積極響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號召,借助生態優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面對未來龐大高端的消費市場,羅取建表示,接下來將會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為周邊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同時,著力提升種植技術,提高種植產量,讓更多市民吃上龍門的有機蔬菜,提升龍門“菜籃子”的知曉度。
絲苗米產業園或7月動工建設 已有17家企業達成入駐協議
龍門大米因香軟清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去年底,龍門大米還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標志著龍門大米向品牌化和標準化發展邁出了一大步。目前,龍門正在建設的絲苗米產業園,就是幫助龍門大米實現品牌化和標準化發展的重要平臺。
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涉及龍城街道、平陵街道、龍田鎮三地,總面積463.32平方公里。該項目由縣政府擔任責任主體,由龍門縣5家絲苗米龍頭企業作為實施主體,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征地手續,預計7月份開始動工建設。
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5家實施主體之一。該企業是龍門縣*批農業龍頭企業之一,成立已近30年,以種植和銷售大米為主。談到絲苗米產業園的發展藍圖,該公司總經理劉俊鵬深有感觸。他表示,一直以來,龍門大米有著很好的質量,但由于種植規模不大、加工產能方面較薄弱,加上倉儲有限,很難形成穩定的品牌,導致價格始終上不去。絲苗米產業園將補齊這些短板,讓龍門大米從種植到銷售都具備規模,形成品牌優勢。
“產業園的目標是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前期主要以硬件設施設備建設為主,使龍門大米達到原材料的標準化、加工工藝標準化、產品標準化的效果。”劉俊鵬指出,加工工藝標準化是產業園的一大亮點。
要想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關鍵在于對游客的吸引度。據了解,產業園內將建設一個200畝的核心加工區,*期將建設70畝。加工區將融合信息化手段,建設農耕博物館、檢測中心、絲苗米研究院、線上線下電商體驗中心等,使大米加工流程全透明化,讓游客更清楚地了解“谷如何變成米”。同時,加工區還將設置相關環節,讓游客親身體驗種植、加工、銷售等,實現游客從以往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接受信息的轉變。
據統計,目前產業園已有17家企業達成入駐協議,包括米企、種養合作社、農機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等。“我們重視品牌的培育,對有意投資龍門大米的企業設立標準門檻,實現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劉俊鵬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