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節水農業技術培訓班在河北省滄州市開班,廣西自治區土肥站派節水科技術人員代表參加培訓。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王福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肥料與節水處處長徐晶瑩出席培訓班并講話。
培訓班指出,當前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提質增效、綠色發展成為主旋律。在水肥方面,要把過高的資源消耗降下來,把利用效率提上去。要按照《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的要求,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一是要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田間節水設施建設力度,推廣噴灌、微灌、滴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覆蓋保墑等技術,到2020年前每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水肥一體化面積2000萬畝。二是要加強農田土壤墑情監測,實現測墑灌溉,開展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科學合理確定灌溉定額,到2022年創建150個節水型灌區和100個節水農業示范區。三是要根據水資源條件,推進適水種植,量水生產。加快發展旱作農業,實現以旱補水。
培訓班強調,節水農業工作要主動貫徹綠色發展新理念,在工作導向上,要由過去單純服務增產向服務提質增效和資源高效利用轉變;在技術模式上,要以綠色發展的新視角重新審視現有技術,要加強新技術新模式研發集成,構建農業水資源綠色高效利用的技術體系;在水資源管理上,農業用水要綠水優先、藍水高效,優先和充分利用天然降水,高效和節約利用灌溉水。
培訓班要求,重點從四個方面推進節水農業轉型升級。一是積極推動旱作農業轉型升級。抓住有機旱作農業這個核心,重新構建地膜減量、替代、降解、回收全方位綠色生產技術體系,集成推廣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軟體窖集雨、注水補灌、保水保肥、生物全降解地膜等旱作新技術。二是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轉型升級。協調生產和生態雙重目標,在冬小麥上,以土壤保水、測墑節灌、水肥一體化為核心,集成抗旱品種、深耕深松等配套技術,建立全程節水技術模式,實現春灌一水或不灌水的目標。在設施農業上,重點集成設施棚面+軟體集雨窖+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充分蓄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替代地下水,緩解蔬菜水果生產與地下水超采的矛盾。三是逐步推進水肥一體化轉型升級。重點結合農田水利建設、畜禽糞污處理和水肥現代技術,進一步創新模式,引領發展。四是抓好墑情監測轉型升級。以自動化為重點,加快墑情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增加自動站點,擴大監測范圍。以信息化為核心,完善全國墑情系統,強化日常監測和數據匯總,推進監測數據接入全國數據平臺。以智能化為目標,加強數據分析和區域會商,強化信息發布。要研究提出農業用水效率評價指標,制定調查評價方法,為農業水資源管理奠定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