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嗎,我以前非常內向,除了是和特別熟的人,不然基本不說話,即使是在照片上,眼睛都是朝地上看的。”在聊天時,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黃成東語速飛快、滔滔不絕,時常加上一些手勢,眼中閃著跳躍的光。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邯鄲市曲周縣的鄉村建起科技小院。通過專業碩士扎根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研和農技推廣。黃成東就是早期入駐科技小院,在基層鍛煉后成為中農大的一位*教師。
2010年4月,在大河道鄉后老營村村支書李振海和鄉黨委政府邀請下,研究生黃成東、李寶深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的劉全清老師,分別拎著被子住進了村里剛剛翻新好的村委會房間,建立了后老營科技小院。提起那段時光,兩個故事讓黃成東至今難忘:
一個是幫助農民解決西瓜種植重茬病。后老營村由于連年種植西瓜導致土壤連作問題嚴重,西瓜個頭越來越小、產量越來越低,瓜農十分焦急。黃成東通過刻苦鉆研嫁接育苗技術——把西瓜苗嫁接到南瓜根系上,*終有效抵御連作障礙,西瓜產量提高了50%至108%,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大改善了西瓜品質,幫助村民們實現增收。
后老營科技小院師生開展多項田間試驗,建立了以西瓜嫁接育苗移栽、測土配方施肥、優良品種選用和播期密度調整四大關鍵技術為核心的小麥/西瓜/玉米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體系。
“農民對我們特別熱情,為了表示感謝,經常上門給我們送菜,有時候屋里的菜都堆得放不下了,很長時間不用出去買。”黃成東感慨地說。
另*難忘經歷是2012年夏天。村民李平海因為想趕在西瓜漲價時賣個好價錢,沒有通知黃成東就收獲了一個試驗小區的西瓜,兩人“不打不相識”。黃成東說,當時他們爭執了十多分鐘,好在李平海在收瓜時清點了數字,而且把瓜擺放在特定位置,所以能夠挑揀出來重新過秤,拿到了試驗數據,否則一年心血只能白費。
“想想自己當時真是年輕,不淡定。當天晚上我就后悔了,給平海叔打了電話,他正一個人在馬路上走。我找到他,倆人坐在一塊把白天的事都說開了。”他說,從此以后他們成了忘年交,平海叔經常邀請他到家里吃飯,幾年來已經記不清吃過多少頓飯。
“曲周招待客人極高規格的韭菜餡餃子,我就吃了很多次,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嘴的韭菜香。平海叔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我把他當成了父親一樣的親人。”黃成東感慨地說。
組織村民購買放心農資、推介方形和心形西瓜種植技術、為西瓜銷路跑市場、冬閑時候給農民做培訓……科技小院師生在當地廣受好評,黃成東也經歷了成長的蛻變。
“2010年冬天,61場農民培訓做下來,我再也不緊張了,可以直接上圖‘講干貨’。”
“干活之余,農民躺在地里,我們也躺在地里,一起聊天。距離拉近了,信任才更深。”
“農民需要的并不多,有人陪陪他們,和他們聊聊生產上的問題,一起想辦法,他們就很開心了。”
2011年,在后老營科技小院成立一周年之際,全體村民自愿集資邀請豫劇團到村里演出,感謝師生駐村支農。回首科技小院的日子,黃成東說,成為農民的自家人,將青春美好的時光奉獻給服務鄉村振興事業,這是他人生“*精彩的經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