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酉陽:"新三樣"代替"老三樣" 帶動群眾增收
酉陽:"新三樣"代替"老三樣" 帶動群眾增收
農業網   時間:2019/6/3 15:32:00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閱讀數:354

  筆者獲悉,重慶酉陽小河鎮茶園村10組,村民陳德明在自家的青花椒基地里察看掛果情況。在他的身后,一大片已經被花椒粒壓彎了枝頭的青花椒樹隨風搖曳,空氣中充滿了淡淡的香氣……

  “青花椒是我們發展的產業之一,總共有1500余畝。”該村黨支部書記冉啟強帶著筆者走在田坎上,一邊看一邊介紹,“我們還發展了400畝黃蜀葵、1400畝紫蘇,對老百姓的帶動效應非常明顯。”

  青花椒產業“施工圖”明確

  茶園村山大多溝壑,從前的地里頭種的都是苞谷、洋芋、紅薯“老三樣”,經濟效益低,村民脫貧致富遙遙無期。

  小河鎮黨委政府和茶園村支兩委一直希望通過調整農作物結構、發展效益農業來改變當地的發展困境,但苦于不知道種什么。

  其實,茶園村地理環境獨特,立體氣候非常明顯。2012年,農業專家對當地的氣候、土壤等進行調研,得出了適宜種植青花椒的結論。

  隨后,鎮上、村上牽頭對全村可耕作利用的土地進行記錄,形成了一份清晰明確的青花椒產業發展“施工圖”。

  貧困戶陳德明家就抓住這個機遇,一舉種下60畝青花椒,成了村里的種植大戶。

  目前,茶園村的青花椒一共有1500余畝,涉及180余戶農戶。

  為了幫助農戶更好地發展青花椒產業,小河鎮還邀請農業種植技術專家到村里辦講座,講解青花椒種植技術。不定期的,農業專家還深入現場指導,確保村民們種植的青花椒能成活、能盛產。

  “現在,一株花椒樹能采收20斤左右鮮椒,收購價每斤*6元。光是種青花椒,我一年就能收入七八萬塊錢。”陳德明樂呵呵地說。

  紫蘇產業收益有保障

  在茶園村11組公路邊的地里,一片綠油油的作物長勢旺盛,十分醒目。

  “這是紫蘇,每畝預計能收200多斤,比種玉米多收入200元。”說到村里新發展的紫蘇產業,冉啟強滿臉笑容。

  2017年,酉陽縣兩河中藥材種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紫蘇產業,為農戶免費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指導,到了收獲期再按照合同價統一收購。

  “收益有了保障,大家都愿意嘗試種植。”冉啟強說,目前,該村一共種下了1400畝紫蘇,在家務農的村民基本都參與進來了。

  紫蘇葉一般在院里晾曬就能達到收購標準,但對天氣依賴較大,遇到陰雨天就必須使用烘干設備加工,以保證葉子的品質。因此,村里打算投資購買一些烘干設備,提高紫蘇的加工效率和質量,增加種植戶的收入。

  黃蜀葵產業帶來更多務工機會

  在茶園村的黃蜀葵基地里,村民陳竹清帶領工人們忙著施肥、下苗。這里原本是一大片撂荒地,剛開墾不久,地里種的黃蜀葵已經發出新芽,在陽光的照耀下透出勃勃生機。

  2018年4月,村民許學鋒、陳孝波、陳建權3人成立了惠發農業合作社,發展了400畝黃蜀葵。

  黃蜀葵以根、葉、花和種子入藥,是一種多功效的中藥材。之前,茶園村支兩委干部帶領村民多次到秀山考察黃蜀葵產業發展情況。

  “黃蜀葵產業一年就可以見到效益。而且,種植黃蜀葵需要的勞動力多,能夠增加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就業機會。”冉啟強說。

  “我們年齡大了,現在出去也找不到合適的事情做。在基地打工,*有80塊錢的收入,勞動強度也不大。”在基地除草的村民冉竹平對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

  “現在,青花椒、紫蘇、黃蜀葵這‘新三樣’已經代替了傳統的苞谷、洋芋、紅薯‘老三樣’。”冉啟強表示,茶園村正逐步轉變單一的傳統種植模式,嘗試走現代農業發展新路。下一步,茶園村將以種植業為主,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提高群眾收入,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