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中藥材貝母收獲的季節。連日來,在黃山市祁門縣安凌鎮星聯村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里,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
近年,星聯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立足當地土地、環境等資源優勢,引進客商發展貝母、元胡、黨參等中藥材種植,并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村民殷四平去年參與到中藥材基地的種植,不僅每天有100多元的勞務費,而且還學到了中藥材田間管理和生產加工等方面的技術。“今年我也種了10畝貝母,采收下來后就地初加工,估計純收入能有10萬塊錢吧,我明年還要擴大種植面積。”殷四平高興地說。
“自從扶貧工作隊引進中藥材種植項目以后,不僅解決了缺乏勞力家庭的土地拋荒問題,還為貧困農戶增加了勞務收入。”星聯村負責人許仰芝,說起特色中藥材種植給村里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立足自身優勢,量身打造產業扶貧項目,是黃山市祁門縣著力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幫助貧困村和貧困農戶增強 “造血”功能的具體舉措。通過發展適合當地的幫扶項目,讓貧困村民切實受益,從而提升他們的幸福感、滿意度。
“種一畝地的覆盆子,能收入好幾萬元,是普通農作物的數十倍。”大坦鄉種植戶張引送兩年前先后流轉了35畝拋荒地種植覆盆子,2018年就有了收益,甩掉了貧困帽子。在他的帶動下,全鄉覆盆子種植面積120畝左右,鄉里組織農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讓種植覆盆子成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產業的發展不僅激活了發展動力,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閃里鎮桃源村成立徽桑園蛋白桑家庭農場,建設蛋白桑種植基地,發展蛋白桑種植、加工、旅游觀光、采摘體驗等相關產業。家庭農場推出的“農場+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幫助貧困農戶在流轉土地以及蛋白桑種植、加工、管理等勞務中獲得穩定收益。“我在基地做事*有120元的工資,一個月下來就能掙3000多元吧。”貧困戶汪三德高興地說。
特色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讓全縣各地脫貧攻堅充滿生機和活力。今年,黃山市祁門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實在的行動,讓更多貧困群眾沿著脫貧快車道奔向全面小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