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路修好了,就可以開工生產了,一期主要是進行稻米加工、稻殼壓塊。二期建成后,就可以把稻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稻糠做成食用油,碎米加工成米粉,到那時候,能真正實現稻谷‘邊角料’都變成寶。”說這話時,哈爾濱市五常市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副總經理林海對企業前景充滿了期待。
日前,哈爾濱市五常市牛家工業園區內,有的地塊已畫上白線、釘上木方準備施工,大型翻斗車不時將運來的石料傾卸在工地上,挖溝機的大鉤鏟在不停地平整石料。在現場,工人們干勁兒十足。
林海介紹說,以往,稻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稻殼都沒啥用,稻糠和碎米通常當作畜禽的飼料,附加值低。這個工廠主要是對稻米進行深加工,將稻殼、稻糠、碎米等“邊角料”進行二次加工利用,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林海說,稻殼可以壓縮成塊當作燃料使用,清潔環保。說話間,他從角落處拿出一個裝著很多米黃色小圓柱的塑料袋,“這就是用稻殼壓縮成的,當燃料火還挺‘硬’呢。項目投產后,加工稻米時產生的稻殼先儲存在大罐里,后續將把這些稻殼批量壓縮成塊出售。”
林海說:“其實,稻谷全身都是寶,只是我們以前沒有進行充分利用,白白浪費掉了。等我們工廠二期竣工后,稻糠和碎米就不再當飼料賣了,而是要加工成食用油和米粉。”他拎來一桶稻糠做成的食用油,外觀看上去和普通大豆油沒啥區別。他說,這是別的廠家生產的,這種油營養價值高,受到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疾患人群喜愛,市場銷量好。雖然工廠二期還未動工,但企業已著手考察生產設備了。
林海現場演示了稻谷脫殼的過程。他從袋子里舀出一小盒稻谷放在一臺精米機的漏斗內,按下開關后,40秒時間,稻谷脫殼產生一些稻糠、稻殼、碎米和大米。林海說,這只是一臺檢測稻谷質量的機器,實際加工時,稻糠、稻殼、碎米都有各自的出口。
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林海拿著施工圖紙介紹烘干車間、曬場、原料庫等建設情況。他說,如果施工進展順利的話,一期在7月就可開工生產,可以達到日加工200噸稻谷的能力。明年二期竣工后,稻米加工的一個完整產業鏈就形成了,稻谷全身是寶的價值就能顯現出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