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甘肅隴南徽縣麻沿河鎮四平村的陳保存開始專心給盆景造型。依靠賣苗木和盆景為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足夠一家人的日常開支,所以他們都悉心養護。
徽縣地處秦嶺山脈南麓、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境內氣候溫暖濕潤,丘陵、盆地相間,過去當地農民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貧困面積大、程度深。
近年來,徽縣“著力改善民生,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當地把苗木產業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農增收的支柱產業,不斷擴大基地規模,豐富苗木種類,以造林綠化、園林景觀、珍品花卉多品種、多元化發展。農民也由過去單一的種莊稼轉變為賣苗木、賣盆景、分紅、務工等多徑收入。在徽縣各界努力下,當地已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貧困縣。
“賣苗木是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每年能賺幾萬元,比種莊稼劃算,現在日子過得很‘滋潤’。”陳保存笑著說。
如今,徽縣是遠近聞名的“苗木之鄉”,當地累計發展苗木17.16萬畝,各類苗木產品遠銷北京、河北、新疆、西藏等地。
2018年,僅苗木銷售額就達3.92億元,農民人均苗木收入3020元,輻射帶動了當地1.34萬農戶增收。
“這些年我們一直發展苗木產業,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游玩。”陳保存說,現在無論哪個季節,當地田間地頭、溝壑山嶺,還有農家小院周圍都被常綠松柏包裹,春夏還有桃花、櫻花、荷花等,秋天銀杏葉和楓葉點綴其中,色彩斑斕。
圍繞“以苗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產業”的思路,徽縣以特色苗木打造了一批綜合性鄉村旅游示范品牌,以牡丹節、桃花節等節會促游,幫助農民又增加了“賣風景”的收入。
在永寧鎮郭坪村靠“賣風景”增收的張栓財說,舉辦桃花節的兩周時間里,他開小吃攤掙了一萬多元,比種地的效益好多了,“現在城里人大魚大肉吃膩了,反倒喜歡涼粉、攪團、魚魚等農家飯”。
此外,不少當地農民還在苗木合作社務工、入股賺取收入。今年40多歲的婦女張助助是水陽鎮灘店村大溝社的貧困戶,她將1.8畝土地流轉給公司,一年有810元的土地流轉費。平時她還在基地打工,*賺近70元。“日子越來越好了。”她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