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中國馬鈴薯大會在湖北省恩施開幕。會上,馬鈴薯主糧化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近些年,隨著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實施,馬鈴薯變身多種形態的主食,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方便面大家都吃過,但是您吃過土豆做成的方便面嗎?近些年,這種新奇的方便面出現在各類農產品展銷會上,甚至出現在老百姓經常光顧的超市里。除了馬鈴薯方便面,馬鈴薯花卷、馬鈴薯曲奇、馬鈴薯月餅,也逐漸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
為什么馬鈴薯會變化出如此琳瑯滿目的形態?這還要歸功于國家實施的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所謂馬鈴薯主糧化,就是要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并且把馬鈴薯變成除稻米、小麥、玉米外的又一主糧。按照戰略的目標,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成為市場的消費品。
對于不會做飯的人,他們可能會覺得這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馬鈴薯的加工一直以來都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馬鈴薯和面粉的區別很大。馬鈴薯中不含有面筋蛋白,制作饅頭、面條等主食時,存在成型難、餳發難、硬度大等技術難題。如果我們用普通小麥面粉做饅頭,只要人力揉制就能夠成型,但如果在其中加入30%的馬鈴薯粉,那么在揉面過程中,平均每40平方厘米就需要施加6噸的重力。
6噸!這個重力是人類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機器便成為了實現馬鈴薯主糧化的必需品。目前,甘肅省等地已經建立起了很多馬鈴薯產品生產企業。走進這些企業,你就像走進了機器叢林。馬鈴薯在變成主食的過程中,大致需要經過三個步驟。一是蒸熟,二是壓面,三是烘干。在機器的作用下,經過多次折疊和反復強壓,馬零食可以形成強韌的多維網絡結構,有了這些結構,馬鈴薯也就變得像面粉一樣勁道、爽滑。
除此以外,在用馬鈴薯制作主食的過程中,發酵也是一道巨大難題。對于馬鈴薯來說,常規酵母難以奏效,所以科研學者必須重新篩選生態、高效的酵母菌種。但目前用馬鈴薯做成的饅頭,使用的大多還是普通酵母。不得不說,不同酵母攜帶的不同菌種會對馬鈴薯中的淀粉、纖維、蛋白質等產生不同作用,究竟什么樣的菌種更適合,科研學者們還在進一步探索中。
正是由于生產工序繁雜,目前市面上出現的馬鈴薯主食,價格都要比普通主食貴上一倍,口感也比小麥做成的主食硬一些。不過,從顧客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馬鈴薯做成的主食,口味還是比較不錯的,而且并沒有明顯的馬鈴薯味道。
雖然馬鈴薯主食的口感還在改進之中,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馬鈴薯變成主食的夢想已經可以實現了。這背后,一定要感謝科研學者的辛勤付出,就為了做成一個馬鈴薯饅頭,他們整整做了1萬2千次實驗。這*次的努力,不僅是為了給大家增加一種可以選擇的食品,也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牢牢端好中國人的飯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