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團走進“平涼旱地小麥試驗示范基地”,對雙方多年來共同研發的科技成果進行“檢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平涼農科院專家在試驗示范站基地查看小麥長勢
平涼市地處隴東高原,素有“隴東糧倉”的美譽。由于該區域氣候干旱、寒冷,處于小麥病害高發區,對發展高原農業有諸多制擎。為開啟培育推廣具有廣適性、高抗性和優質豐產的旱地小麥新品種及技術體系,讓“楊凌農科”扎根隴原,201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平涼市農業科學院達成協議,依托平涼市農科院高平試驗站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地小麥試驗示范基地,開展科研服務高原農業發展之旅。2018年8月18日,甘肅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批復,成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平涼市旱作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康振生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張正茂等七位同志任專家,為平涼市旱作農業研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據平涼市農科院院長張國鈺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起,平涼市就與楊凌的科研院所在冬小麥品種的創新的研究方面進行合作,研究培育出一批高產、抗旱、抗病的優良品種。其中就包括2015年、2016年先后培育成功的“西平1號”和“普冰151”兩個小麥品種,以及即將通過審定的“普冰322”品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地小麥試驗示范基地負責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正茂表示,試驗示范基地成立后,為服務高海拔旱區農業發展,雙方科研團隊在該基地進行80多個品系的小麥種植試驗,創新推出了一批高產、抗旱、抗寒、抗條銹病的優異種質資源材料,培育審定了“西平1號”和“普冰151”兩個品種并進行推廣,科技服務高原農業的成效顯著。同時,通過雙方合作,還培養了一批育種專業人才,為優良品種的選育提供了人才保障。
張正茂與路林貴查看小麥長勢
“‘普冰151’自2016年選育成功后,因連續兩年試驗表現,增產都在16%以上,試驗田小麥剛成熟,就有農民來‘搶’種子了。”平涼市農科院研究員任根生回憶說,當時農民像撿到寶一樣,直接撲向收割機的出麥口,一邊跑一邊喊:你們要多少錢都行,只要多給我裝些種子就行!平涼市涇川縣高平鎮三十里鋪村村民路林貴,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認準了試驗站的這個品種。今年62歲的路林貴中了4畝小麥,“西平1號”和“普冰151”各兩畝。“之前種的小麥病總控制不住,白粉病,銹病反反復復。” 路林貴種了這兩個品種后,省了不少心,因該品種小麥抗病抗旱且不倒伏,每畝比原先還多打100多斤糧食,他說起變化,臉上總是樂呵呵的。
“我們培育的“西平1號”和“普冰151”兩個小麥品種,因為高抗病就不用打藥抗病,每畝地節省農藥和人工費用20元左右;因為高產,每畝地比當地品種每畝增產100-150斤,增產增效顯著。目前已經推廣30多萬畝,推廣效益達到2700多萬元。” 張正茂說,“普冰322”品種目前已經完成全部的試驗示范,即將通過審定,該品種繼承發揚了“西平1號”和“普冰151”兩個品種抗寒、抗旱及高產的特性,將與前兩個品種一起成為隴東地區小麥品種更新換代的重要品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