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水果自由”成為社交網絡上的高頻詞匯,其刻畫了一種在消費觀念上不受限制、喜歡啥買啥的自在狀態。從“財務自由”“車厘子自由”再到如今的“水果自由”,這種變化充分反映了大家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實際和具體;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很多人一邊吐槽水果價高,一邊依然購入每天所需的水果,而且更加關注水果的產地、品牌、質量、口感和新鮮度等信息。上述兩方面持續擴大了水果市場尤其是高質量水果市場的需求量,對于云南大力推動現代云果產業發展來說,是應當抓住的極好機遇。
云南盛產水果,其種類豐富程度居全國首位,種植面積也朝著千萬畝的規模不斷靠近。在很多云南人的心目中,昭通蘋果、蒙自石榴、河口荔枝、麗江雪桃、元江芒果等水果品牌頗為響亮,在省內水果市場上也很受歡迎,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其知名度遠不及山東紅富士、河北大鴨梨等。業內人士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云果”產業推廣宣傳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品牌溢價能力不強。“云果”要突圍,關鍵在于聚焦特色水果、發揮錯季優勢;同時,應建立中國國際水果交易中心,成為國內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水果貿易樞紐。
這樣的判斷并非無根據,而是已經有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成效作為支撐。錯季優勢上,比如華坪縣是我國緯度*北端的芒果產區,其同一品種芒果比國內其他主要芒果產區要晚熟一個月以上,這對于填補市場“真空期”,實現更高產值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18年底,華坪芒果種植面積已突破23萬畝,產值達10.5億元,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而就建立中國國際水果交易中心這一點來看,現狀也給予我們足夠的發展信心。據昆明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省出口水果同比增長均超19%;進口水果16.3億元,同比增長3倍。云南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水果貿易樞紐,可以把我國北方溫帶水果輸出到南亞東南亞國家,也可以把南亞東南亞的熱帶亞熱帶水果引入到我國北方地區。通過進進出出,水果產業甜了國內國外兩頭。在這一過程中,“云果”產業可以根據市場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增強精深加工能力,提升水果產品質量,不斷打造影響力更大的云果品牌。
而著眼長遠,“云果”產業無論是發揮錯季優勢還是構建國際水果交易中心,都要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核心,給水果市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完善生產標準、形成規模優勢,把云南水果“陽光”“綠色”“健康”“美味”等元素體現在產品中,融入到品牌里,助力云果產業大步“走出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