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板藍根有21年歷史的大慶市大同區,今年又延伸出30多個品種的中藥材。
近日,大慶市大同區陸續播種完的8.5萬畝中藥材,已不同程度地拱出土層,有的剛冒出苗尖,有的已長出三四個葉。
大慶市大同區20%左右的耕地含有沙土,春種時節遇到大風天,稀疏的土層便會隨風揚起,村民把這種地塊叫“跑風地”。“跑風地”只能“廣種薄收”,區里變劣勢為優勢,把南方種植的板藍根等中草藥在這塊土地上種出了“名堂”。
南藥北種成規模
雙榆樹鄉新華村,是大慶市大同區種植中草藥較早也是經驗較多的一個村,今年全村種植板藍根1萬畝。
“板藍根種植要比糧食作物稍晚一點,秋后收獲主要以根莖為主,適合在沙土含量高的耕地上生存。”村支書佘慶羽開門見山地說著,來到板藍根出苗的地塊里。
綠得深淺不一的板藍根地塊,每隔二三十米遠就有躬身挪步的村民在間苗。佘慶羽說,全村有八成農戶種板藍根。為啥?不愁賣,出錢快,收益好。根莖葉都能賣,攤上好年景,市場價高的話,一畝地能賣2000元,市場價低時也能賣1200元左右。
正說著,與迎面走來的張志發相遇。佘慶羽問他,人家都在間苗,你咋回來了?張志發說他家的板藍根今春是他和老伴人工點籽,出的間隙均勻不用費二遍事了。
“這是我們村的種植大戶,點子多著呢。”佘慶羽拍著張志發的肩膀,滿意地笑了。
“我的經驗是大壟小溝,別人一畝地400斤是高產,我一畝地能產450斤到500斤。竅門就在自己改良了播種機,今春播種那幾天刮風下雨,沒敢用播種機,因為板藍根的籽粒特輕,風一刮就聚堆,出苗厚了還得間苗。”張志發介紹著。
如今,板藍根種植在大同區已形成規模,今年全區8.5萬畝中藥材中有5萬畝是板藍根。再有4個月,板藍根又到了收獲期,那時村民們就會等來一筆進賬的款項。
“捆”在一起來“種”錢
賺錢就多種。今年,板藍根在林源鎮隆泉村不再是一家一戶種,而是以合作社的形式來發展。在這里,種植戶們都能和諧統一地“唱”好一個“調子”,聽從一個“口令”。
“光一個品種太單一了,人家客商一問有沒有沙參、黃芪,咱就傻眼了。要把客源留住,讓客商的腳步停在咱這,品種必須多樣化。經過十年的不斷試驗試種,現在村里由*初的30個品種選出8個品種,今年有2個合作社種植了3000多畝的中藥材。”隆泉村村支書甄鐵成說,合作社采取的是大壟和平播相結合、種植和栽植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產量和效益雙豐收。
去年育苗、一個月前移栽完的200多畝黃芪地里,70多厘米高的黃芪已快到記者的腰部,再有五個月黃芪就能收獲了,一畝能賣5000多元。
距離黃芪地3000米遠的另一塊桔梗地里,種完半個月的桔梗剛剛出苗,甄鐵成說它的畝效益在1500元以上。
與合作社“捆”在一起,種植戶在市場上便有了話語權。以往價格掌握在老客手里,現在價格由合作社組織與市場決定。秋后一斤能多賣兩毛到五毛錢,每畝地比自己種時多增收200元到500元。
“今春多個品種種植,又種對了。”甄鐵成說。
藥材種出新“情結”
與新華村、隆泉村不同,在離這兩個村40公里遠的地塊里,楊文慶今年種植的24個品種的藥材中,還有10多萬株的薤白苗馬上進入移栽期。
楊文慶,八一農大農學系的畢業生,六年前他回到大同區大同鎮,開始研究中草藥的新品種,如果試種成功便可以帶動更多的村民種植。2017年開始大量繁育,今年也是他研究試種以來收獲*多的一年。
120多畝的試驗田里,長勢良好的紫草已有20多厘米高。楊文慶說紫草畝產230斤,與藥廠簽約是16元一斤,出口韓國一斤能賣20元。
“我一共試種了30多個中草藥品種,17個品種是當年生長當年收獲,還有16個品種需要二年甚至三年到四年的生長期,雖然生長期長,但效益也更加可觀。我種的蒼術如果第四年收獲的話,畝產值能達到5萬元,畝純收入4萬元。”楊文慶說。
因為試種的藥材稀有,楊文慶像對待新生嬰兒一樣精心管理,每天睜開眼的*件事是開車巡地查看苗情。
楊文慶說他現在已與藥材結下了難舍的“情緣”,手捧藥籽,仿佛聞到了藥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