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甘洛大地空氣清新,土地濕潤,正是夏種的好時節。在蓼坪鄉高山有機蔬菜基地里,10多位彝族婦女正在大棚里勻苗、移栽蔬菜,忙碌中不時傳出陣陣笑聲。村民莫阿牛說,“我在蔬菜基地務工,*能掙80元,既掙了錢還照看了家里,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為了讓彝族同胞在家門口實現增收,綿竹市在對口幫扶過程中,把因地制宜培育產業發展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一方面設立特色種養殖專業技術培訓項目,加大種養產業扶持;一方面引入社會資本,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項目,努力構建“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托起了彝族同胞的致富夢。
發展特色產業,打好綠色有機生態牌
娃娃菜、香菜、冰菜……在海拔2100米的蓼坪鄉清水村,連成一片的精品大棚蔬菜長勢良好,這是綿竹一蔬菜種植企業在這里實施的有機蔬菜種植項目。公司總經理王永剛介紹,公司依托清水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并與清水村簽訂了蔬菜基地建設合作協議。隨著基地的正式運行,村集體和村民將通過村集體經濟收益、村民租地收入、務工收入、村集體分配收入等四項收入獲得收益,助力脫貧。目前基地已建設育苗大棚20畝、覆蓋2500畝耕地的田間灌溉系統、防護圍欄32公里,建設加工產房和辦公功能區900余平方米,氣調庫200噸、洞庫50噸各一座,并已全部投入使用。
據了解,蓼坪鄉清水村是甘洛縣極度貧困村,海拔2100米以上,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后,村民僅僅依靠種植玉米和土豆維持溫飽,而有機蔬菜種植項目的引進,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注入了動力。“今年3月項目開工時,清水村的干部和群眾幾乎全員上陣投入項目建設,僅僅用了36天,就完成了蔬菜基地的建設。”在基地務工的村民王軍告訴記者,他相信該項目將帶領全村人過上好日子。
甘洛縣生態環境良好,無工業污染,是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天然好地。綿竹市對口幫扶甘洛縣前線指揮部在推進產業幫扶過程中,因勢利導,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到甘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彝族同胞脫貧。
2018年初,阿嘎鄉組織相關人員到綿竹考察學習,被廣濟鎮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蔬菜種植的經驗所吸引,在前線指揮部的牽線搭橋下,成功引進綿竹凱達種植專業合作社到該鄉茍爾莫村種植反季節綠色有機豌豆尖。“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技術、肥料,并耐心指導村民種植,45天后就采摘了*批豌豆尖,是一個短平快、見效好的項目,深受老百姓喜歡。”綿竹幫扶干部、阿嘎鄉掛職黨委副書記黃長志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與甘洛云浩豐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將春季首播的700畝近20余噸豌豆尖直銷到了北京,實現銷售收入近20萬元,受到了甘洛老百姓和北京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
在綿竹的對口幫扶下,甘洛縣發揮良好的生態優勢,打好“綠色”“有機”“生態”牌,發展特色產業,為當地老百姓脫貧增收找到了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