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創制了非洲豬瘟候選疫苗。
此前,在湖北武漢舉辦的第六屆全球豬業論壇暨第十六屆(2019)中國豬業發展大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稱,我國在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但是,因為非洲豬瘟病毒與一般的病毒有很大區別,科研人員對于非洲豬瘟病毒的結構和功能還沒有搞清楚。
“可能到*后,經過各方努力,非洲豬瘟疫苗仍沒有研制成功,這成了自然界出的一道難題,逼著我們采取其他綜合性的措施防控非洲豬瘟。現在,坊間傳言非洲豬瘟疫苗短期內就能使用,甚至說今年8月份就能用上,那是不可能的事。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沒有一個科研單位拿出一個系統的報告,說能開發出既安全又有效,并能被安全使用的疫苗。”陳光華稱。
據了解,5月24日中國農科院科研進展通報會介紹,非洲豬瘟疫苗創制階段主要取得五項進展:一是分離我國*株非洲豬瘟病毒。二是創制了非洲豬瘟候選疫苗,實驗室階段研究證明其中兩個候選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果。三是兩種候選疫苗株體外和體內遺傳穩定性強。四是明確了*小保護接種劑量,證明大劑量和重復劑量接種安全。五是臨床前中試產品工藝研究初步完成。
此次通報會中國農科院還公布了《非洲豬瘟防控科研計劃(2018~2022年)》。《計劃》總體目標聚焦當前非洲豬瘟疫情有效防控技術需求,從盡早確診疫情傳播源、有效切斷疫情傳播鏈、構筑疫情防護墻等三個方面開展科技攻關,研發高通量、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研發高效消毒與滅蟲技術產品,創制非洲豬瘟防控疫苗,為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有效控制和凈化提供科技支撐。
那么,候選疫苗的問世是否意味著正式疫苗或者商業化疫苗在短期內能生產出來,意味著“豬有藥救了”?對此,記者專門致電了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相關負責人稱“無需過多解釋”。
對此,業內人士評論不一。一位不愿具名的豬病專家表示,雖然非洲豬瘟疫苗研制取得一定進展,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由非洲豬瘟病毒的復雜性決定的,短期內不可能有疫苗,不要太樂觀。
還有觀點稱,候選疫苗從實驗室階段到田野階段,以至*終商品化,確實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也僅是時間問題,重要的是科研人員邁出了重要一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