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糧庫里,人工平倉是一件辛苦而又危險的工作。而智能平倉機器人——平糧1號的應用,將使平倉作業變得簡單、高效、安全。”一家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召安說,平糧1號無需專業人士操作,解決了人工平倉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效率低的問題。一個面積為700平方米的糧庫,人工平倉需要兩天時間,智能機器人只需三四個小時就能完成。
平糧1號是2019年全國糧食科技成果展上的一個案例。近年來,我國糧食科技取得了顯著發展,糧食儲藏應用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糧油加工工藝、裝備和飼料加工裝備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例如,河南工業大學研發的新技術可遠程實時監測糧食庫存數量。國糧武漢科學研究設計院研發的節能減損自動化碾米機,可將整米率(稻米加工成品的完整率)提高2至5個百分點。
糧食科技成果研發推廣,為我國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國雖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減少損失浪費、拓寬糧食加工轉化途徑、降低物流成本,等等,都亟需科技攻關。“應該把科技和人才融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局之中,找準主攻點和突破口,*發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說。
當前,我國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的企業有2.2萬家,年銷售收入2.9萬億元,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由于企業普遍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鏈條短、低端產能過剩等問題突出,難以適應消費升級需要。
因此,首先要鼓勵各類企業加大投入,培育一批創新中心,大力推進糧油適度加工和深加工技術創新,開發一批適應消費需求升級趨勢的新技術新產品。例如,江蘇寶寶集團國家稻谷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成功利用生物法提取米蛋白,為企業新增產值過億元。
其次,要著力推進糧油機械制造自主創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糧油加工成套設備,打破糧油加工設備國產化率低、受制于人的局面。支持糧食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設備升級換代,提高全行業整體裝備水平。
再次,要圍繞儲糧安全和生產安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增強科技保糧能力。瞄準安全、綠色、智能、精細倉儲,實施“現代糧倉”創新行動,力爭通過幾年努力,催生一批新技術新成果,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后,糧食科研要緊密對接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建設,探索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各環節全鏈條監測,提高重大風險辨識和預警能力。依托現代通信、傳感遙感、遠程監測等手段,提升數據獲取和應急能力。隨著糧食生產經營方式轉變和消費升級,糧食科技研發應緊密對接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網絡建設,著力突破快速檢測等瓶頸,為把好糧食質量關提供技術支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