鄌郚鎮立足大棚蔬菜種植優勢,傾斜政策、整合資金,按照“以棚帶戶”的方式,探索“扶貧大棚”引領農民致富模式,由以往的“輸血模式”轉變為“造血模式”,著力幫助貧困戶拓寬致富渠道、增強致富能力,解決貧困戶兜底后的再兜底和村集體經濟薄弱難題。
近日,在鄌郚偉圣田園綜合體的大棚,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孔家莊村民馮吉明和其他幾名村民正忙著大棚管理。“以前的地都是自己種,每年收入也就兩三千塊錢。現在我們把土地流轉給園區,每年的租金3000多元。我和家人都在這里打工,每年收入加起來能達到十幾萬元,比原先高了很多,還不用跑很遠,現在干起活來也有勁了。”通過土地流轉,馮吉明成了一名“職業農民”,成為“扶貧大棚”的直接受益者。
偉圣田園綜合體項目,依托樂都瓜菜專業合作社打造,規劃建設3100畝,輻射帶動8000畝。目前已流轉土地2000畝,建成高標準設施農業大棚1500畝。合作社所產的農產品主要是無籽西瓜、貝貝南瓜以及各種系列的甜瓜,全部以訂單模式進行銷售,主要銷往東南亞及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國內面向浙江、廣東、港澳臺等地區。為了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合作社吸納了100多名像馮吉明一樣的村民前來就業。
按照“以棚帶戶”的方式,樂都瓜菜專業合作社的每個大棚至少帶動一名貧困人口務工,解決一戶貧困戶脫貧,而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由合作社每年拿出總投資額的10%,由鎮政府點對點地幫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提升產業扶貧效果。此外,合作社積極響應國家扶貧產業政策,利用自身優勢,引領帶動鄌郚周邊10000畝無籽西瓜,發展高新現代農業,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
扶貧大棚不僅讓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門路,也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指明了方向。“建設扶貧大棚只是*步,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瓜菜種植產業的規模,再建設一個瓜菜種植區,新建10個長400米的大棚,吸納周邊更多村民來園區就業,并輻射昌樂周邊更多種植戶發展設施農業,增加他們的收入,激發農村經濟活力,從而為鄉村振興作出我們的貢獻。”說起下一步的打算,樂都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國偉胸有成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