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上,《文化2030:城鄉發展中國一覽眉山經驗》正式發布。
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報告“文化:城市未來(2016年)”中提出的“人、地、政策”三因素為分析框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眉山市政府組成專家項目組,對眉山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進行實地調研,同時結合其他地區案例,總結出了12條經驗,此次將向全球進行推廣。
這12條經驗主要圍繞“促進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農村發展”“為所有人提供優質的城鄉環境”“以文化力量為基礎推進綜合決策”三個方面,具體涉及促進鄉村地區創意經濟和可持續文化旅游、提高民眾參與度、注重教育和傳承、保護文化多樣性、制定有效的土地使用計劃、注重整體自然環境保護、加強民間力量的作用培養歸屬感、打造優質公共空間、統籌城鄉發展、把文化放在規劃核心位置、提高傳統生產創造力和創新力、采取有效激勵機制等。
“中國一直在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把鄉村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實地觀察這些政策或者項目在基層的落地,探尋現在正在發生的、已經發生的一些變化,在更大的網絡中實現信息共享、互學互鑒,為全球鄉村未來發展獻計獻策。”參與此次項目的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副教授朱利奧·威爾迪尼介紹,這些經驗總結,來源于一些具體、鮮活的案例,例如眉山丹棱縣通過網絡銷售促進當地柑橘產業發展,青神縣漢陽古鎮進行規劃時專門打造了“手工藝”街保護傳統工藝等,通過這些案例可以以小見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部門主管多琳·杜布瓦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中國在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推廣出去,同時也將其他國家好的經驗帶到中國,共同推動全世界歷史村鎮保護與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