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柏油馬路穿越村莊,一座座白墻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齊排列,房前屋后干凈,道路整潔,溪水清澈……在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當前,從化區農村人居環境面貌正逐步改善。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質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關鍵舉措。《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作為廣州市農業農村大區和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主戰場,近年來,從化區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工作,明確提出以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目標,探索出以堅持分類指導、梯次創建的理念,按照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3個創建標準,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區221條行政村已完成“省定干凈整潔村”創建,其中90條行政村完成“省定美麗宜居村”創建,5條村基本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進一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整治、全面改善、全面提升,是從化區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必經之路,也是筑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的重要舉措。
村民全員行動打造特色精品村
隨著特色小鎮的建設,南平村正成為越來越多周邊地區市民的度假*地。南平村位于溫泉鎮東南部,鳳凰山腳下,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林地面積4.8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7%,同時,具有鳳凰山、鳳溪、原始森林、千年古楓等優質自然生態資源。
早在特色小鎮還未建設時,南平村優美的自然生態風光已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南平村的環境一直挺漂亮,原生態的面貌保持得很好。我們以前來的時候村容村貌也比較整潔,不過村道沒那么寬,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也不完善,就跟普通農村差不多。”經常帶家人到南平村游玩的市民張先生見證著南平村從普通農村到特色小鎮的蛻變過程。“現在每*過來都能看到變化。水泥路變成了瀝青路,民居外立面‘穿上’了統一的‘衣服’,增設了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村道兩旁也多了很多裝飾物。每一點變化都讓人驚喜。”
特色小鎮的建設讓游客感到驚喜,更讓居住其中的村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提起嘗到小鎮建設成果的“頭啖湯”,村民林叔笑得樂開了花。“村里把我家的外墻翻新了,還打造了一個舒適的小庭院,讓我們過上了更加體面的生活!”現在,林叔每天都會在小庭院里喝茶,享受村里的舒適環境,偶爾碰到游客前來觀光,他更會自豪地跟他們介紹村里的景點和歷史。
近年來,南平村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生態特色,打造以“靜修”為主題的休閑觀光特色小鎮。該村率先為80多棟民居進行風格統一的外立面整飾,并拓寬村道、鋪設瀝青路,增設停車場、公廁等,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圍繞“靜修”主題,南平村還通過就地取材的方式讓村里每個角落都成為一道風景。南平村黨支部書記張國華說:“我們將竹子、木頭等農村隨手可得的材料融入到小鎮設計當中,既凸顯了設計效果,也保留了鄉村生態特色。”
環境的改善不僅需要硬件設施的完善,更需要村民共同維護。南平村從提高村民意識入手,多次深入到各社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向村民大力宣傳相關的政策要求。同時,該村組織駐村干部、村社干部、黨員等到每家每戶派發宣傳單張,加深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理解。“現在,我們每個社都有村干部負責聯系,每戶村民都有村干部和黨員聯系,他們不僅經常走家入戶宣傳,還帶頭搞衛生,充分發揮了示范作用。”張國華介紹,目前,南平村實行了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和農村黨員包戶的掛點聯系制度,構建了“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機制,有效發揮了基層干部的骨干帶頭作用。
眼見村內環境*天改善,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提高。“現在村民不僅自覺搞好房前屋后的衛生,見到鄰居家衛生沒搞好,也會主動提醒。在村道上看見垃圾,大家都會主動撿起。”張國華說。
隨著整體環境的改善,如今前往南平靜修小鎮的游客越來越多,有效帶動了當地及周邊村經濟發展。憑借著別具一格的人居環境和自然風貌,以及富有成效的輻射帶動效應,目前,南平靜修小鎮已基本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
抓改造全面整治提升老溫泉煥發新活力
白天風光怡人,景觀綠化優美;晚上燈光絢麗,夜景迷幻醉人。這是溫泉風景區如今的景象。
走在溫泉風景區內,隨處可見正在拍照游玩的游客。“近年來,溫泉風景區的變化太大了,我們越來越喜歡這個地方。”在市區生活的李女士每個月至少和朋友來*溫泉風景區游玩,這里已經成為他們聚會的指定地點。李女士與溫泉風景區還有一段淵源,在20世紀90年代,她曾在溫泉風景區工作過一段時間,即使離職后到了市區生活,她都沒有斷過與溫泉風景區的“聯系”。“以前工作時我就很喜歡這里的環境,青山、綠水、空氣清新,讓人感到很安逸。”李女士說,在市區工作壓力較大,所以一有時間她就會來溫泉風景區逛逛,而近年來這里的變化,讓她更加喜愛這個地方。
“這里的生態環境一直很好,但以前配套設施不足,道路凹凸不平,沿路的房子顯得很陳舊。”李女士說,“現在的溫泉風景區已經大不相同,有了現代化的氣息。但這里的山水美景依舊,與現代化環境相輔相成,更加迷人。”
2016年,溫泉風景區全面啟動整治提升工作,對溫泉東路、景泉大道、環湖綠道、濕地公園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景區核心要道——溫泉東路道路兩旁的建筑外立面以嶺南風格統一改造,并結合浪漫主題,設計了浪漫“六步曲”景觀節點,在人行道上增設了不少景觀雕塑小品和花基,讓色彩爛漫的鮮花在沿路綻放。
除了環境變美,改造后溫泉風景區的城市功能也得到提升。“逢雨必浸”曾是溫泉市場周邊的老大難問題,居住在此的市民黎先生回憶,每逢暴雨過后,溫泉市場周邊都會水浸,*嚴重時水深1米多,他甚至試過在溫泉牌坊入口乘坐沖鋒舟才能進入景區。如今,經過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后,這個老大難問題終于得到解決。“今年下了那么多場暴雨都沒有發生過水浸現象。”黎先生說。不僅排水通暢了,路面通行率也得到提高。
據悉,溫泉風景區在改造過程中,著重提升功能品質,對道路路面、給排水系統、路燈照明、景觀綠化、電力管道、通訊管道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造,進一步完善道路基礎配套設施。
改造后的溫泉東路無疑成為了溫泉風景區的標志性道路。在夜景燈光工程的建設下,華燈初上的溫泉東路更成為“網紅打卡點”。除了溫泉東路,經過改造建設的臨河木棧道、環湖綠道、園林濕地公園也成了溫泉風景區的重要景點,為景區增色不少,讓曾經的老舊溫泉煥發了新的活力。正因如此,溫泉風景區所屬的溫泉村也成功創建為“省定美麗宜居村”。
建成潔凈美麗新農村比住在城里更舒服
每天午后,石潭村的村民殷阿姨都會帶著孫子到家附近的小公園玩耍,孫子與其他小孩嬉戲,而她則與其他村民在樹下乘涼閑聊。談到如今村里的環境,殷阿姨笑說:“我感覺這里比城里還要好!”
殷阿姨是石潭村的“外來媳婦”,嫁到石潭村已有幾十年,她見證了村里環境的變化。“剛來的時候村道還是黃泥路,后來建成了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社道、巷道也進行了硬底化建設。再后來,我們搬到了新村,新村的環境更好了,有一個大花園,還建了幾個小公園和廣場。”據了解,石潭村分為新村、舊村兩大片區,新村片區多為2-3層的安置房,房屋錯落有致,巷道整齊劃一,片區前還有一大片綠化地,儼然成了花園式小區。
“近一年來,村里的環境又變美了,因為全村上下都在大搞衛生,整治衛生死角,村里愈發干凈,感覺比住在城里更舒服。”殷阿姨說,現在村里的面貌,正是她心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面貌。
作為美麗鄉村、首批生態文明村的創建點,近年來,石潭村通過優化升級公共基礎設施,開展“五改工程”,全村完成巷道改造、排污改造、廁所改造和改水工程。同時,該村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動員全村上下大力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在全村掀起全民齊整治的熱潮。該村對日常保潔工作實行街、村雙重管理,采取“戶集—村收—區運輸處理”的無害化垃圾處理模式,進一步改善了村內環境面貌。
道路干凈整潔、河道溝渠水體清澈、房前屋后無雜物,是如今石潭村的現狀,也是從化區各個鄉村的新景象。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從化區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廣泛發動群眾整治環境臟亂差現象,同時,進一步健全農村垃圾清掃保潔收運處理體制機制,完善農村垃圾處理投入機制,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目前,全區各村已全面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務,均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潔凈、美麗”已成為從化區當代鄉村的代名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