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作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因其植株的濃烈香氣能起到驅蟲辟穢的效果,在民間流傳著“清明插柳、端午懸艾”的風俗。
對于艾草的認識和利用古而有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諸如“艾葉能灸百病”“艾乃醫家之草”等表述。如今,小小的艾草已成為風靡全國的時尚養生產品,特別是在大健康產業和健康中國戰略帶動下,艾草產業發展迅猛。
在此背景下,第二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日前在山東濰坊峽山區舉行。作為我國*以中藥命名的全球性產業大會,大會吸引了近2000名艾灸研究者、從業者等會聚一堂。
據悉,自2010年底中醫針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后,針灸逐漸被人們所熟悉并大步邁出國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178個國家具有針刺療法實踐,針灸幾乎成為中醫的代名詞。
“生活中,‘重針輕灸’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因為‘灸’多在民間使用,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楊金生說,中醫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其中灸法是通過點燃艾炷、艾條等,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既實用又方便。
而大會舉辦地濰坊峽山區“全民艾灸”的經驗做法,令楊金生十分興奮:當地艾灸全民知曉率超過80%、艾灸使用率超過60%,這在全國乃至世界均處于領先水平,利用艾灸防病治病的意識值得借鑒推廣。
目前,我國艾灸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元,已成為我國中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艾灸只是艾草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除了常見的藥物、艾條、灸貼等產品外,艾草還可廣泛使用在精油、美容、養生、飲食等領域,其下游衍生產品達20多個系列500多種單品。
“要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推進艾草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巡視員、中國投資協會農業和農村投資專業委員會會長胡恒洋建議,要以艾草種植為基礎,通過要素集聚、技術滲透和制度創新,延伸種植業產業鏈,培育新型業態,形成艾草種植與加工、流通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然而,在艾草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珍貴的艾草品種正逐漸消失,甚至瀕臨滅絕。據統計,我國目前發現的艾草至少有170余種。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受農藥過度使用、土地開發等人為因素影響,亟需對艾草產業進行科學規劃,推動其有序發展。
國際灸法大會會長、世界艾草產業大會創始人紀凱表示,目前,中國艾草產業發展處于規模化種植分布不均、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即便是*為成熟的艾條產品尚無全國性的行業標準。世界艾草大會的舉辦,根本目的就是為世界范圍內艾草產業的健康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搭建一個交流和發展的平臺。
“艾草產業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綠色產業,也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馬建中表示,要努力優化艾草產業結構,推動我國艾草產業鏈升級,讓小小的艾草變成創造財富、造福人類的大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