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用左手食指做‘車床’,右手捏針,快速穿過子葉。”“水果黃瓜七葉以下不要留瓜,要把營養留給根系。”“搭棚一定要注意安全,順風蓋膜,聽好指揮。”這是紅旗坪村每周必開的清晨5分鐘農技知識小課堂,和一般課程不一樣的是,這個課堂設在蔬菜大棚里,學生是29歲至60歲的村民。
金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專家老師和發展帶頭人同時進行育苗、種植、搭棚的授課。前來聽課的有合作社社員、有易地搬遷戶、有就近務工的貧困戶,更有前來“取經”的鄰鄉務工人員。大家搶抓開工前記憶力*、精神*飽滿的黃金時間進行農技知識科普,將滿滿“干貨”迅速投入當天的生產實踐中去,既省時又高效。
29歲的趙靜是從云南昭通嫁到紅旗坪村的外地媳婦,在所有務工人員中,她是*年輕的一位。趙靜每天早上7點準時到育苗工廠報到,雖然只來了半個多月,但這期間的每堂課她都不曾落下。“什么時候拔針,怎么撒種子,如何提高成活率,我每天都學呢!”趙靜介紹到,不僅能掌握種植技能,每天還有100塊錢的務工收入。等種苗在育苗工廠培育好,她們這一批嫁接工馬上將進大棚學習移栽,“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可不能讓辛苦培育的苗子壞掉。”
像趙靜這樣就近務工的貧困戶,在合作社還有很多。平均每天20余名務工人員,一半以上是貧困戶,合作社支付的日工資*可達3800元。除務工以外,還可通過合作社建棚、貧困戶種植,貧困戶流轉土地、合作社統一種植,合作社培養貧困戶技術骨干等多種方式,想著“花樣”為貧困戶提供增加收入的新途徑。
每種技術單獨講、每個品種單獨教、每個大棚專班管,合作社通過靈活調配,合理分工,不僅讓務工人員一技傍身,在田間學好“致富經”,更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如同他們親手嫁接的種苗,希望也隨之蓬勃生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