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提出以“零網箱·生態魚”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以漁控草、以漁凈水,推動漁業高效益、高品質與高產量均衡發展。2018年以前,趙敏已在遵義市播州區烏江河畔使用網箱養魚20年之久。經過多年摸索,無論是在養殖技術還是市場銷售上,趙敏都有著成熟的“門路”。因此,2011年,趙敏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網箱養魚,以壯大自己的養魚產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世紀80年代以來,貴州為解決庫區移民生計問題,大量發展網箱養殖,*多時達到3.3萬畝,每年產值可達45億元。“總共20幾口網箱,年產值上百萬。”趙敏說。“投入那么多,還沒有找回來本錢,就要被拆。”2017年11月,接到網箱拆除的通知時,趙敏一下沒站住,身體重心向后倒,整個人癱坐在沙發上。水環境治理勢在必行,趙敏的生計、事業,究竟會有怎樣的變化?
“零網箱·生態魚”網箱養魚作為重要的傳統漁業生產方式,存在惡化湖庫水域水質等環境隱憂。雖然在一些地區解決居民生計問題方面發揮了階段性作用,但長期以來的無序和低質發展,網箱養殖產業效益下降,對河流造成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水資源利用。為此,貴州提出以“零網箱·生態魚”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以漁控草、以漁凈水,推動漁業高效益、高品質與高產量均衡發展。根據規劃,到2022年,力爭實現水產養殖布局更趨科學合理,水產品產銷兩旺,湖庫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及其他生態養殖實現規模化、規范化發展,“貴水黔魚”品牌價值大幅提升,基本形成產品優質、產地優美、技術先進的現代化生態漁業發展態勢。2018年,貴州把握養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契機,全面取締網箱養殖。貴州省上下迅速動員、合力推動開展網箱養殖取締工作,累計取締網箱養殖33543畝,全省河流網箱養殖已全部取締,河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網箱拆除了,以水為生的漁民怎么辦?拆網箱,不拆產業。為讓網箱養殖拆得下、搬得走、穩得住,各地政府采取多渠道搭建平臺,幫助養殖戶解決短期售魚難問題。多方整合資源做好養殖戶轉產轉業的扶持指導,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積極引導養殖戶轉產轉業,確保網箱拆除后養殖戶生活來源有保障。“引進池塘內循環微流水生態養殖技術,我們是全省*家。現在,新池塘面積22畝,5條循環水養殖槽,年總產量達20萬斤。”2018年5月,網箱拆除后,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趙敏的7萬多斤魚順利轉移上岸。“為消納養殖糞便,我們還種植有菊花、獼猴桃、蔬菜等180多畝,帶動周邊農民就近務工35戶。”趙敏說。
進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1988年,遵義開始推行網箱養殖,*口網箱就是趙普遠帶著人扎的。時隔30年后2018年,遵義市*后一口網箱在播州區拆除,趙普遠依舊在場。“遵義市的淡水資源、魚類資源較為豐富,發展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這些年來水質惡化也讓人很難受。”作為遵義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站站長,趙普遠從事水產行業30多年,他深刻感受到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在網箱拆除后,貴州省內淡水魚供應出現了10萬噸以上的缺口。”趙普遠說,漁業目前處于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的跨越階段,貴州已進入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基調,推進漁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6月6日,在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八合流水魚養殖基地(以下簡稱“八合流養殖基地”),隨著飼養員周小妹將一勺一勺的有機飼料拋灑入塘,十三公分大小的中華鱘浮一擁而上,水面頓時翻騰不已。周小妹與趙敏一樣,曾是烏江沿岸的網箱養殖戶。“我的就兩口箱,政府收購了魚,還給了一定補貼。”周小妹說,在網箱拆除后,她被安排到八合流養殖基地工作,每月4000元工資。“現在養了20萬尾魚,到8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周小妹說,2000平方米的養殖基地,采用現代化凈化水設備,污水通過循環再利用,實現“零排放”。在距離八合流養殖基地10多公里外的龍坪鎮興隆村,20來個大型的陸基集裝箱已全部就位。“這里要建設一個集裝箱綠色生態循環水養殖基地,從廣州引進的技術,一個集裝箱可以養殖5000斤—1萬斤魚。”趙普遠說。為推進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遵義提出發展節水生態循環養殖、休閑漁業冷水魚養殖、山區池塘仿生態等養殖模式,調整漁業生產結構、加快科技創新、扶持龍頭漁業企業等幾項發展策略。目前,遵義已引進低碳循環節水池塘工程化養魚示范企業5家,特色水產養殖特色養殖85家,全市高位循環水養殖2家,大水面生態漁業增殖初見端倪。
放魚養水、以魚凈水連續幾天,龍飛都沒能睡個好覺。6月5日,臨近端午,貴州省內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作為安順平壩石朱橋水庫的管理人員,龍飛每晚要冒著大雨查看水庫漲水形勢至少3次。“這兩天水量大,每天要開閘放水。”龍飛說。站在水庫閘道口,寬闊的水面波光粼粼,閘道口左側的一排網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里面放養的魚苗已經生長一年多了,在靠近這個桿的5米范圍內,會產生電波,魚就不會靠近這邊,也就不會開閘逃跑。”貴州省生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生態漁業公司”)生產經營部經理毛茜說,去年放的10萬斤魚苗,現已長到3斤左右,而為了繼續推進“放魚養水、以魚凈水”工作,后續還將增量投放育苗。作為貴州省生態漁業實施主體,生態漁業公司在成立的半年多時間里,積極聚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持續深化“整縣推進”模式,構建“公司+合作社+庫區漁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村支兩委利用村集體水域資源、資產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為帶動產業發展、幫助漁民轉產轉業和實現脫貧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目前,生態漁業公司已與務川縣、余慶縣人民政府簽訂《生態漁業發展合作協議》,組建生態漁業務川、余慶公司,“整縣推進”模式進入合作的實質性階段。“待水庫生態魚上市時,生態漁業公司進行捕撈、運輸生態魚等環節還可解決大量的勞務用工,增加庫區漁民收入。”毛茜說,屆時僅在務川、余慶兩縣,項目實施可帶動52個村集體經濟發展,解決5000余人的就業問題。據統計,貴州省有適宜發展湖庫生態漁業面積134萬畝、稻田養殖面積320萬畝,資源豐富、潛力較大;全省人均漁產品占有量僅7公斤、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2%,每年需從周邊省份調入8萬多噸,市場缺口大、市場前景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