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饒市鄱陽縣謝家灘鎮三潼村產業扶貧基地,漫山遍野的梔子花綻放枝頭,香氣沁人,農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花朵。52歲的貧困戶王玉妹一邊將裝滿鮮花的竹筐裝車,一邊喜滋滋地介紹:“多虧了電商扶貧的好政策,我現在做打包的活,月工資2200元,老板還高價收購我的蘿卜、辣椒、干魚等,一年下來多賺三四萬呢!”
三潼村郵樂購電商扶貧站站點負責人余敏介紹,自己在參加縣里組織的電商培訓后開起了網店,賣起了土特產,現在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去年網絡交易額達到280余萬元,用于收購村民的農特產品達60萬元。
如今,農民“觸電”、電商進村,在上饒市鄱陽縣已不再是新鮮事。上饒市鄱陽縣2018年電商交易額達23.4億元,同比增長30%;全年快遞發件225萬件,同比增長104.7%;電商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4萬余人,同比增長36%。
鄱陽是農業大縣,農產品資源豐富,質量優良,全縣“三品一標”認證總數80個。近年以來,該縣立足“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探索出了“一張藍圖、兩大中心、三級體系、多方融合”的電商發展模式。
編制了《上饒市鄱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在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圍繞電商產業重點產業升級、物流協同發展等“十大重點工程”,打造“全國濱湖地區電商強縣”;以1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2個物流分撥中心為依托,提供免費電商培訓、免費入駐辦公、免費創業孵化等服務,一站式解決貧困戶、小微電商企業等“缺電商技術、缺辦公場所、缺運營團隊”等問題,實現零包袱就業創業;以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扶貧站點和物流站點體系為支撐,建立了224個電商扶貧站點,在網貨代買代賣、快遞代收代發、便民充值繳費等方面為村民提供便利。
充分發揮商務、農業、宣傳等部門協同效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流通消費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創響了鄱陽湖大米、鄱陽湖水產品等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品牌,通過電商平臺與合作社、貧困戶簽訂購銷協議,有效解決農產品上線問題。
加強網上營銷策劃,讓農貨賣上好價錢。該縣依托古縣渡楊梅節、蓮花山柿子節等鄉村文化節慶活動的開展,與阿里巴巴“興農扶貧”頻道、京東特色館、字節跳動扶貧、小程序等平臺開展產銷對接,實現“節慶搭臺、電商唱戲”。經過2年多的探索,鄱陽電商產業與脫貧攻堅實現了深度融合,有效帶動了創業就業,增強自主造血能力。縣商務局副局長廉瑞琴介紹,通過“電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電商站點+貧困村+貧困戶”“電商培訓+貧困戶”等模式,鄱陽目前在“十三五”貧困村建成77家電商扶貧站,培育了江鵬、余敏、江訓才等一批農村電商脫貧致富帶頭人,帶動1314戶貧困戶走上“網上致富路”,戶均增收600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