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余姚市低塘街道鄭巷村徐家岙的紅湖邊上,看到了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蔣建杭,他正在認真地察看甲魚的生長情況。池塘里不時有探出頭來的甲魚,見有人走動,紛紛鉆進水中,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
蔣建杭今年48歲,初中畢業后就去了附近的企業做模具工。2003年,在企業里打了16年工的蔣建杭覺得還是搞設施農業有前途,就毅然投資20多萬元,租用了附近村民的100多畝土地,開始了西瓜、草莓等大棚瓜果的種植。由于他勤勞又肯吃苦,當年的收入就達到了30多萬元。初嘗甜頭的蔣建杭在自己發展瓜果種植的同時,還積極指導附近的村民種植西瓜、草莓等瓜果致富。
2011年11月,蔣建杭聯合周圍的6戶農戶,成立了余姚市杭新瓜果專業合作社,并實施了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投入品、統一打造品牌、統一銷售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很快使合作社風生水起,生產的瓜果除了暢銷當地以外,還遠銷上海、江蘇等地,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種植瓜果成功了,但蔣建杭并沒有因此滿足。2015年,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蔣建杭發現市場上甲魚有“錢景”。于是,他又投資50多萬元,開發了30畝池塘,開始試養中華鱉。然而,從種植瓜果到養殖甲魚,其間的技術跨度太大了,蔣建杭在養殖上就遇到了困難。為此,他勤學苦練,從書上、網上、電視上等學習甲魚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還經常跑到慈溪、杭州等地的養殖戶和專家那里去討教,邊干邊學,一心一意要成為養甲魚的能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五年的摸索,如今蔣建杭對甲魚的習性非常了解,每天,他都要去池塘里轉悠好幾遍。他說,水質的把控非常重要,要勤換水,絲毫不能儉省。他還不主張用飼料喂甲魚,經常去收購一些魚肉來飼喂,這樣喂出來的甲魚肉質更好。同時,為了提高中華鱉的品質,他運用“魚—蝦—鱉”套養模式,實行無公害生態化養殖。
中華鱉的養殖周期長達4-5年,蔣建杭在2015年試養的中華鱉到今年初才開始陸續上市,但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每公斤400元的價格,客戶還要上門*。蔣建杭高興地說:“以每畝產出100只計算,畝產值在4萬元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