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至13日,來自37個國家及地區、近160位中外嘉賓在西藏林芝、拉薩兩地參觀考察,感受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取得的發展和進步。
連日來,考察團先后到達村鎮、學校、創客空間、社會福利機構、自治區藏醫院等,與當地群眾、學生、孤寡老人、藏醫藥工作者等多個群體接觸,實地感受了解西藏普通民眾的生活和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過多地考察和參觀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觀看《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感受西藏的碧水藍天以及西藏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發展所取得的成就。
6月10日上午11時30分,考察團初抵林芝市,便馬不停蹄前往米林縣羌納鄉西嘎門巴村。在綠樹環繞下,西嘎門巴村極具藏式特色的村落建筑,吸引了嘉賓們紛紛走進村民家中小憩。在門巴族村民格桑家里,來自意大利、美國、英國、伊拉克、蒙古、印度、尼泊爾等國的嘉賓一邊喝著酥油茶,一邊通過翻譯了解格桑家的方方面面。
“我去過中國好多城市,這是*次有幸來到西藏,我看到的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能來西藏,我覺得是天意!謝謝藍色的天空,謝謝偉大的中國,謝謝西藏人民。”蒙古通訊社前總編策任·蘇蓉扎布激動地說。
“這里的村民很幸福。這幾年,西藏取得了很驚人的發展和變化。”南非姆貝基領導力研究所*研究員、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副教授譚哲理說。
在羌納鄉西嘎門巴村的藏紙技藝制作室,來自澳大利亞的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全球學校與學生發展評價研究中心副所長漢密斯·貝內特·蔻茲鄭重地將自己的名字用英文寫在了一張藏紙上。他說:“這里有很多漂亮的山,也有很多與別的地方不一樣的文化,我喜歡西藏的所有。”
當天下午,在始建于1971年的林芝市第二小學,考察團參觀了該校藏漢雙語教學和課外美術、舞蹈、體育等興趣活動后,對新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表示贊嘆。
在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扎西崗村,考察團一行走進村民家中面對面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在擁有30多張床位的家庭旅館業主倉巴家里,嘉賓們一邊喝茶,一邊通過翻譯了解她家的收入情況。得知倉巴一家去年通過家庭旅館收入16萬元,還有政府每年定期發放給村民的草場補助、生態林業補助等收入時,會說一點中文的伊拉克嘉賓、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加姆金·伊扎特·拉希德說:“看得出來,這里的老百姓生活很好,環境也美,與我以前在電視上看過的西藏是一樣的。”
來自英國子午線公司CEO、監制麗茲·麥克勞德站在村民家門口,看著遠處山林和干凈整潔的村道說:“這是一個特別安靜的小村落,安靜、和諧,環境優美,比起大城市里那些嘈雜的聲音,我更喜歡這里安靜的氛圍。”她又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垃圾分類箱、太陽能路燈等設施說:“這里環境保護得好,很美!”
阿根廷《當代雜志》主管古斯塔沃·埃米利奧·昂說:“這里風景很漂亮,到處都是綠色,環境幾乎沒有遭到任何破壞。”
在林芝市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優美的山地自然風光和創客空間里豐富的文創產品讓考察團興致盎然,他們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用不太流利的藏語或漢語向當地人打招呼,同時熱情地與當地民眾拍照留影。
在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巴吉村,考察團在得知這個村落依托林芝市鎮建設,村民通過跑貨運、做建材等發家致富的情況后,對村落家家戶戶富裕的生活現狀連連稱贊。蒙古通訊社前總編策任·蘇蓉扎布更是用“偉大的進步,翻天覆地的變化”來形容他所看到的西藏老百姓生活情景。
結束林芝行程后,考察團前往拉薩繼續參觀訪問拉薩市城關區社會福利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拉薩那曲第二*中學,了解社會福利保障、傳統藏醫藥和高海拔農牧民子女教育就學情況。他們參觀了布達拉宮、大昭寺、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并觀看了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進一步了解西藏的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情況。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一件件歷史實物、一張張資料照片,讓考察團全面了解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林芝、拉薩兩地考察參觀結束后,尼泊爾戰略研究所秘書長、察哈爾學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成員魯帕克·薩普科塔用中文表示:“我在西藏看到這些過去的遺跡、遺址和古老文物,特別高興,我也很驚訝好多東西都還在,這應該是這個地方的人做得好,更是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的原因。”
他接著說:“我覺得中尼是友好的朋友,我們除了鐵路、公路,希望還有更多口岸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希望中國的企業去尼泊爾投資,因為在尼泊爾的投資機會也很多,包括旅游方面,以及工廠、水電方面都有合作前景。”
來自埃及的中國網多語部阿拉伯語專家侯薩姆說:“我覺得中國怎么發展,西藏的老百姓也跟著怎么發展,這是我在西藏的這幾天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西藏很適合旅游,環境很美,文化保護得也好,我聽說西藏有很多地方主要靠旅游致富,這真的很好。”來自瑞士的中國國際電視臺制片人、主持人奧利維爾·伊夫·格蘭金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