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寧夏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圖)
寧夏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圖)
農業網   時間:2019/6/17 14:31:00  來源:寧夏日報  閱讀數:387

鄉村振興

  夏日炎炎,各類時令蔬菜搶“鮮”上市。往年這個時候,因為不知道自家的菜好不好賣,能不能賣上好價錢,靈武市梧桐樹鄉種菜大戶岳明華很忙很揪心。

  今年,岳明華不再揪心,因為他加入了一個特殊的“朋友圈”。2018年3月,農利達農資有限公司聯合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21家經營主體,組建了靈武市蔬菜產業聯合體。“龍頭企業專心搞市場,合作社專心搞服務,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專心搞生產,各施專長。”農利達農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利民說,聯合體成員還為種植戶統一提供種苗、農資、農機、技術等服務。

  “以前種菜,想怎么種就怎么種,價格時高時低。”34歲的岳明華說,加入蔬菜產業聯合體后,不再盲目生產,規避了滯銷風險,保證了蔬菜品質,企業還以優于市場價收購,“今年種的70畝菜花、26畝小番茄,至少增收5萬元。”

  201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率先在銀川市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試點,連續4年出臺扶持政策,整合資金4100余萬元,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目前,全區已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2家,帶動227家龍頭企業、536個農民合作社、191個家庭農場、10.33萬農戶參與聯合經營,涌現出銀川優質水稻、昊王優質大米、靈武蔬菜、紅寺堡肉牛、中寧枸杞等一批*示范聯合體。

  聯合體與傳統的“公司+農戶”有何不同?“在傳統的合作模式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關系松散,往往導致企業所需的原材料供應與農民合作社的服務對象不穩定,單個農戶市場議價能力不強等。”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養殖大戶等經營主體聯結成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通過參與聯合體,企業獲得可靠的原料來源、農民合作社獲得穩定的服務對象、農戶收入得到保障,實現了1+1+1>3的聚變效應。

  在加速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推動土地、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融合融通,聯合體成員土地流轉39.4萬畝,土地入股5.9萬畝,龍頭企業簽訂訂單38.5萬畝,形成了適度規模經營。一個聯合體至少吸納一個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站為成員,向聯合體成員提供農機作業、農資供應、統防統治、代耕代種等低成本、批量化服務,水稻畝均節本增效106元、蔬菜畝均節本增效156元,每公斤生鮮乳成本下降0.12元。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新產品研發機構,向聯合體成員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中寧枸杞產業化聯合體的33家成員單位,抱團打造中寧枸杞中藥材種植基地,集中優勢資源通過了GAP認證,建立了大數據智庫中心,收集分析產業布局、土壤肥力、病蟲害、氣象、銷售等數據信息,研判枸杞產業發展趨勢和規律,*指導生產。“聯合起來有了規模和體量,才能運用大數據提升決策水平。”該聯合體相關負責人孫發寧說,科學的生產決策傳導到種植、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等生產環節,促進了供給側與需求端的有效匹配。

  經過多年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已經成為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小農戶的關鍵一環。寧夏回族自治區著力提升聯合體質量效益,推動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拓展、產業功能轉型,逐步構建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由水稻種植、農機作業、稻草加工、文化傳媒等32家經營主體成立的昊王優質大米產業聯合體,圍繞主導產業,進行種、養、加工一體化布局,推動交叉融合發展。在聯合體內部,德琴草制品合作社致力水稻秸稈的回收利用,草制品年產值近2億元;鑫牛養殖、同德機械服務合作社為水稻倒茬種植青貯、秸稈收割收貯提供服務,年消化青貯玉米1.7萬畝,轉化飼料6萬余噸,既解決了水稻倒茬的后顧之憂,又滿足了養殖場青貯原料所需。

  “我們發揮聯合體融合功能,在水稻產業中融入人文要素,積極發展創意農業。”昊王優質大米產業聯合體牽頭人王建華介紹,該聯合體探索“大米加工+糧食銀行+生態餐飲+親子體驗+休閑旅游+觀光體驗”的稻米全鏈旅游模式,打造生產、生活、生態、文化“四位一體”的稻米文化,不斷提升產業鏈價值,2018年實現總產值7.3億元,帶動農戶8300戶,戶均增收0.75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y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