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出生的李德巧,是匯川區毛石鎮大梨村后塘組的村民,也是一名預備黨員。數年前,敢闖敢拼的李德巧在外創業,小有積蓄。為實現與家鄉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夙愿,她毅然回到家鄉,引領家鄉群眾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發展辣椒產業,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8年,脫貧攻堅“百千萬行動”啟動以來,毛石鎮計劃在大梨村創辦辣椒種植基地,*初未得到群眾的理解,大家都持觀望態度。面對這一情況,大梨村村支兩委找到李德巧,希望她帶頭支持這項產業發展。李德巧當即答應,帶頭種植了5畝辣椒。她不光自己種植,還積極動員群眾一起種植。在大梨村群眾的眼中,李德巧是個“能干人”,于是,周邊群眾紛紛種上了辣椒,*終建成蔬菜選育基地核心面積300多畝,輻射種植面積1000畝。
辣椒種上了。李德巧又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老百姓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無法實現標準化種植,辣椒品種雜亂、質量不一,缺乏市場競爭力,利潤不大,甚至可能虧本。2018年3月,她牽頭成立“遵義市巧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技術、銷售渠道、資金運轉得到有效保障,為老百姓解決了后顧之憂。
“我已經快70歲了,現在和老伴一年能種1畝辣椒,還在辣椒基地打工,一家人的生活沒問題。”正在辣椒種植地勞作的毛石鎮大梨村貧困戶黃和成,一邊與老伴夏高芝忙著蓋地膜一邊說。種植辣椒前,黃和成兩個老人生活極度艱難,在李德巧的示范帶動下,黃和成與老伴就在自家地里栽下1畝辣椒,每年收入3000余元。而到了辣椒成熟季節,老伴夏高芝又可在基地采摘辣椒臨時打工,一季下來還有4000多元的收入……這只是李德巧助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如今,依托家鄉大梨村的好山好水,李德巧又開設了鄉村旅館,吸納3名貧困村民就業。為豐富鄉親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積極支持村支兩委舉辦相關活動,先后捐贈了2萬余元。
在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李德巧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群眾得利益、自身價值得體現的和諧畫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