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南部,屬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降雨豐富但年際間變幅較大,旱澇災害時常發生。曾經,全縣210萬畝耕地中有150多萬畝中低產田,旱不能澆,澇不能排,嚴重制約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從2016年開始,正陽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發力,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占地調地、土方工程、物價上漲,是制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中的三大難點。正陽縣“對癥下藥”,破解了這三大難題。
高標準農田建設難免要占地,而農民多有惜地情結,為此工作要做在前面。正陽縣財政每年預算拿出30萬元,對被占地農戶進行適當補償。具體到項目實施時,還要分不同情況具體解決,占地多的從新增耕地中調劑,一對一補償,個別不愿意調地的農民,黨員干部就主動與其調地。*重要的,還是要農民思想通。項目實施前,正陽就召開座談會,組織有關鄉鎮、村、組干部及農民代表到其他項目區觀摩學習,引導農民算經濟賬,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不搞建設,農田雖多,但抗災能力弱,收入沒保障;建高標準農田雖然占點地,但通過拆老路和田埂也增加了不少耕地,更重要的是旱澇保收,糧食產量和收入都更穩定。”臺子寺村村支書周新功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要建成高標準農田,離不開土方工程。針對其工程量大、工期長等特點,正陽縣通過夯實鄉鎮責任來確保落實。每年年初,縣政府就與項目鄉鎮簽訂責任書,明確工作職責、完成時限,要求項目鄉鎮、村組早行動、早落實。哪個鄉、村落實得早,完成得快,項目就先往哪里實施。鄉、村各級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土方工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每年麥收后、秋收后、入冬前,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幾個*施工期,這期間建材漲價是普遍現象。為此,正陽縣早安排、巧部署,在施工之前就督促企業備足建材,對各標段料場進行現場監測,料不足的不許開工。一旦開工,就要保證施工不間斷,有效避免了物料上漲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的影響。
通過三年的連續建設,正陽縣新增高標準農田18.2萬畝,新項目區與原來的老項目區連成一片,形成了50多萬畝連片開發的規模優勢,基本覆蓋了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鄉村,為發展優質小麥、高油酸花生等優勢特色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項目建成后,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穩定增加1200多元。同時催生了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了土地規模流轉,以公司、合作社、種糧大戶為主體,流轉300畝以上土地發展特色經濟的已達50余家。正陽縣依托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吸引君樂寶、魯花等龍頭企業落戶,帶動一大批貧困農民就近就業,促進了農民收入大幅增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