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沖洞村下沖屯的蔗農廖韋東拿到了560多元的保險理賠款。這意味著在今年2萬多元的種蔗收益外,他又多了一筆進賬。
在羅城,和廖韋東一樣拿到保險理賠款的蔗農共有6164戶,總賠付額達743.67萬元,覆蓋甘蔗種植面積13萬余畝,對應白糖現貨量約6萬噸。這一切得益于鄭州商品交易所*個縣域全覆蓋項目——白糖“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試點項目。
隨著縣域全覆蓋試點項目的開展,“保險+期貨”這一模式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糖廠收益、服務白糖產業鏈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日前,記者跟隨鄭商所一道,來到廣西、云南等白糖主產區,調研白糖“保險+期貨”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及問題。
保險托底蔗農收入多了一份保障。
業內常有人將蔗區稱為糖廠的“*車間”,“*車間”的穩定直接關系到整個產業的發展走向。“如果價格太低,蔗農都不種甘蔗了,我們糖廠就沒了;沒有糖廠了,蔗農種出的甘蔗就沒地方賣了,整個產業可能就危險了。”云南康豐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東林說。
來自中國糖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食糖價格持續低位震蕩。國內甘蔗主產區一些支撐不住的糖廠相繼關停,有的蔗農因此對糖業失去信心。在這一背景下,如何保障蔗農收益,保護蔗農種植積極性,成為各方首先要破解的問題。
羅城縣是*貧困縣,約38萬的總人口中,貧困戶約占6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萬戶。白糖產業是羅城縣經濟命脈之一,白糖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蔗農的收入、種植積極性和當地的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11月,白糖“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試點項目在羅城縣開展。
南華資本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北新介紹,該保險產品的核心設計為均值優化亞式,有效降低了保險費率和市場對白糖價格的沖擊風險。根據保險條款,保險期間當白糖價格上漲時,保障價格也會隨之上漲。由于保障價格可以隨著糖價的上漲而上浮,無論行情如何,農民都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賠付。項目以整體保費的15%(即150萬元)作為*賠付標準,以達到*扶貧,保障蔗農利益的目的。
“2018/2019榨季的甘蔗收購價是490元/噸,通過白糖‘保險+期貨’項目的賠付,蔗農每噸收益又增加了13元左右。”羅城糖業局局長韋萬春介紹,“這就是說,如果一個貧困戶種植5畝以上的甘蔗,就可以實現脫貧;種植10畝以上,就能實現增收。”
“我是*次參與這種項目,這個保險很好,不用我們有太多專業知識,也能在甘蔗*收購價的基礎上又多了一份保障。”廖韋東說,甘蔗種植時間較長,種植期間面臨自然災害和原料蔗收購價下跌的風險,而這一項目幫助他更好地了解白糖價格走勢,指導甘蔗種植,增加了種蔗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4月中旬,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糖料蔗收購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問題的通知》,從2019/2020年榨季起,廣西糖料蔗收購價格退出政府指導價格管理,實行市場調節價。這意味著蔗農將要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
廣西鳳糖羅城制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建鋼說,盡管今年廣西蔗價將實行市場調節,但出于保護產業的目的,該糖廠依然決定維持原價收購。
在另一個甘蔗主產區云南,云南省糖業協會會在榨季初發布糖料蔗收購行業指導價格。“白糖的市場價在波動,但甘蔗的收購價基本保持穩定。”云南省孟連縣昌裕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孔召明認為,甘蔗收購價的穩定有利于產業發展。
“有了‘保險+期貨’,蔗農能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保證收益,這對農戶來說是件好事。”羅城縣金融辦主任邱道良說。
“未來,這就不僅僅是保險扶貧的新模式,更是對政策性補貼的補充乃至替代。”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羅城支公司負責人羅玉斌認為,“保險+期貨”將是白糖產業市場化過程中的有益探索。
雙向承保,糖企騰挪空間增大。
事實上,在國內白糖產業鏈中,比起生產原料蔗的蔗農,糖廠這兩年所受的煎熬只多不少。采購端,甘蔗收購成本居高不下;銷售端,白糖處于全球增產周期中,價格持續低迷。
“很多糖廠在收購甘蔗時是不降價的,這意味著很多市場風險都要由糖廠來承擔。”在云南省保山市,人保財險保山市分公司農險部經理梁正清介紹,“保險+期貨”項目能幫助糖廠更好地防范風險。
在保山市龍陵縣,中信建投期貨聯合人保財險云南省分公司開展的6000噸白糖“保險+期貨”項目采用了“雙向承保”模式。“無論白糖價格上漲還是下跌都可*限度保障蔗農和糖廠的利益。”梁正清介紹,若價格上漲,通過保險賠付可增加蔗農二次結算的收益;若價格下跌,通過保險賠付可以彌補糖廠提前預購甘蔗的損失。“如果糖廠有保底價收購,不管是看漲還是看跌,理賠款都是賠付給糖廠,通過保證糖廠收益,間接保證農戶收益。”
“前年糖價上漲,糖廠結二次收益的時候每噸又付了29元。”龍陵縣平達鄉的蔗農饒繼林說,雖然他對“保險+期貨”不甚了解,但項目確確實實給他帶來了好處。
“糖廠的甘蔗收購價是定好的,這就是說蔗農無法從固定的收購價中享受到白糖價格上漲的利潤。”大地期貨有限公司衍生品部研究總監林唯瑋介紹,云南省孟連縣同樣將“雙向承保”與“訂單+保險+期貨”結合起來,使得蔗農可以享受當前白糖價格走勢反轉上行所帶來的額外紅利。
除了通過“保險+期貨”彌補糖價低迷帶來的損失,糖廠也想方設法在不損害蔗農利益的同時壓縮成本。毛東林說:“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擴大規模,提升機械化率,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種植和品種更新,提高單產和產糖率。此外,我們也會把榨季后推,讓甘蔗多成熟一些。”
“保險+期貨”可持續發展問題仍有待解決。
孟連縣芒信鎮的蔗農巖戈對當前的種蔗收益頗為滿意,“30多畝地,能種甘蔗的都種上了”。甘蔗是巖戈一家4口的主要收入來源,他算了一筆賬,他種植了24畝甘蔗,投入成本在1.5萬元左右,2018/2019榨季,他的甘蔗一共賣了4.2萬元。“這24畝地全部參保了。”巖戈說,目前“保險+期貨”項目的賠付金已經到位,盡管金額并不大,但是也稍微緩解了一些家庭壓力,如果未來賠付比例能有提高就再好不過。
“現在種植大戶投保積極性會更高一些,但對一些散戶來說,因為種得少,有的會認為不值得投保。”韋萬春說,眼下,幫助蔗農樹立防范市場風險的意識仍然需要一定時間。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其他農產品價格保險產品相比,“保險+期貨”存在期貨市場的風險對沖渠道,保險費率一般相對較低。但價格保險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保費偏貴,對于種植利潤微薄的農戶及貧困農戶來說很難承擔保費甚至是部分保費。當前“保險+期貨”保費來源普遍較為單一,如何讓這一模式可持續發展,繼續發揮作用保障農民種植收益,是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保險公司及時賠付對于建立蔗農投保信心很重要。”邱道良認為,此外,試點項目實施連貫性的加強,將有助于拉長時間周期,提高賠付概率,避免短周期內因價格上漲導致無法賠付,農戶獲得感較差的問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