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鄉市延津縣榆林鄉官亭村,秸稈打捆機正將留在麥田里的秸稈打捆,打捆后的秸稈被收集在一起,等待運往附近的秸稈離田回收試點。
村民李金陽開著三輪車,將一車秸稈送往附近的秸稈回收試點。李金陽家種有4畝多地,去年他將秸稈送到回收試點,換回了4袋肥料。今年機收完后,他立刻把田間的秸稈全都送到回收試點。“往年都為田間的秸稈發愁,把秸稈堆積到地頭還有火災隱患,現在把秸稈拉到回收點,不僅解決了秸稈無處存放的問題,還得到相應的補貼,比較劃算。”李金陽說,
據悉,在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新鄉的實際,按照農業部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指導意見,2018年,新鄉市提出建立“農業運營公司+收儲中心+農戶收購站”的發展模式,并在新鄉市延津縣開展試點工作,將秸稈禁燒工作由“堵”變“疏”,引導農戶將秸稈送到草場,解決秸稈無處存放、亂堆亂放的問題。
延津縣作為新鄉市秸稈離田回收試點縣,在原有4個鄉鎮20個示范點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了5個點,達到了25個示范點。官亭村村干部介紹,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此舉提升了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了秸稈變廢為寶,提升了耕地質量,減輕了秸稈禁燒壓力,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也為禁燒秸稈、保護大氣清潔創造了有利條件。
作為秸稈離田回收試點方,乾潤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鵬介紹,他們收回來的秸稈打捆,送往山東、河北等地,主要利用小麥秸稈生產雙孢菇以及利用秸稈生物質發電等。去年,他共回收了5000噸秸稈,今年回收形勢很好,預計能超過10000噸。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收回來的秸稈一噸成本約在270元,銷售出去后,利潤在100多元。秸稈打捆回收一舉多得,多方受益,讓農民朋友也得到了實惠。
“2018年夏季投入運營以來,這些示范點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新鄉市延津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示范點覆蓋區域基本實現了路邊溝渠無秸稈,有效推進了秸稈禁燒工作由“堵”變“疏”管理方式的轉變,并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通過秸稈換取有機肥的方式,使農民的秸稈變“廢”為“寶”,實現農民增收210萬元,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秸稈收儲市場。這不僅帶來了大量外地用戶來延津與公司訂購秸稈,也帶動了其他收儲農戶秸稈的銷售。同時,通過項目實施與貧困戶就業有機結合,帶動貧困戶100余人,人均收入增加近1000元;同時帶動農機手及農民勞動作業實現收入130多萬元,實現稅收近20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