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普遍進入夏收季節,大宗農產品紛紛上市,貧困地區也不例外。優勢特色產業迅猛發展為廣大群眾帶來了可喜的收入。不過,在部分貧困地區,有些扶貧產業存在一種“內熱外冷”現象。
產業是扶貧的基石。自實施*扶貧以來,在廣大干部群眾努力和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起多樣化的扶貧產業。總體而言,扶貧產業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產業為主,這些產業不斷發展,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眾多貧困村和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因為產業扶貧效果好,很多地方熱情很高,大干快上擴規提質,于是有的地方出現了“內熱外冷”現象,即貧困地區生產熱情高漲,外部市場反應冷淡,相關農產品價格下跌,銷售困難。
根據調研分析,有的地區扶貧產業之所以出現“內熱外冷”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部分產業周期長,從投產到見效需要兩三年時間,比如肉牛養殖和蘋果種植的周期就很長。這期間,市場行情往往會發生變化,投產時市場行情好,但達產時行情冷了下來,導致預判與結果不符。二是扶貧產業同質化問題突出。相鄰貧困地區的地理氣候及資源稟賦大都相似或相同,一個地區發展起來一個好產業后,相鄰地區就會跟進,其中既有農民自發擴大規模,也有相鄰地區政府部門的主導推動。為了提高規模效益,有的地方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種養規模,種植業動輒數萬畝,養羊養牛一擴就是幾十萬只,但市場并沒有那么多需求,造成產品過剩和價格下跌。三是貧困地區大宗農產品市場在外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勢。限于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能力,貧困地區的大宗優勢特色農產品大都銷往東中部大城市,有的還出口國外。由于產地距離市場遠,對市場了解不夠,往往會產銷脫節。
扶貧產業“內熱外冷”,既不利于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也不利于鞏固已經取得的脫貧成果。如何防止這種現象產生?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合理控制產業規模,搞多元化種植養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防止單一產業產能過大帶來風險。其次要做優產業,努力提高品質和強化特色,以滿足發達地區市場消費者的需求。相關工作既要激發脫貧主體內生動力,也要防止發展扶貧產業用力過猛。總之,期待貧困地區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