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和帶動更多農民走出一條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之路,帶動農民全面發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山西省6月10日出臺了全國*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評價標準,首批4108人領到了《山西省職業農民技能證》。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職業農民。今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評價有機銜接,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2018年啟動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作出加快建設“人人持證 技能社會”的總體部署。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門力量,深入開展調研,全面掌握基層需求。組織30多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深入產業大縣實地調研。結合全省農業發展實際和農民技能培訓實踐,編制形成了玉米、小麥、水果、蔬菜、中藥材、谷子、燕麥、油菜、牧草、豬、雞、牛、羊等13個產業(專業)技能考核評價標準初稿。我省先后召開研討會、專家論證會、意見征詢會,在晉中、長治、運城3個市開展試點,探索性考核評價4108人,13項《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要求與評價》地方標準于6月10日正式在全省發布實施。職業農民技能評價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
該標準的制定以產業和品種劃分標準體系,以生產全過程全周期為主線串接各個生產環節,分初、中、高依次遞進構架技能要求和知識點,更精細*對接指導生產實際。標準的制定根據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和基層需求,動態調整、分批開發、不斷完善,形成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的技能評價標準體系。該標準的制定側重實踐,簡便易行,采取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側重實操考核,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考核按3:7進行,總成績60分以上者合格,符合農民學習特點和技能提升規律;技能操作可現場可模擬,便于基層廣泛實行。
13項生產技能評價標準結構一致,主要內容包括基本要求、技能要求、相關知識、評價方法、評價組織、評價程序和等級確定等。基礎知識包括專業知識、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評價標準分初、中、高三個等級,按生產環節劃定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相關知識。考試考核明確了理論、技能考核要點與分值。我省制定了《山西省職業農民技能證》全省統一式樣,對考核評價合格者頒發《山西省職業農民技能證》。
為貫徹實施《標準》,切實做好職業農民技能評價工作,我省將積極推進《標準》落實,在今年職業農民培育中全面推開考核評價工作。在全省實施“三晉新農民鯤鵬計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全省持證職業農民達15萬人以上,中*技能持證比例達50%以上,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評價標準與體系,打造一支適應鄉村振興的高素質農業技能人才隊伍。今年重點任務是實施職業農民持證“221引領行動”,全省培訓職業農民5萬人,力爭考核合格頒證人數達4萬人以上,其中初級2萬人、中級2萬人、*1000人。繼續完善標準體系,今年要重點啟動編制干果、食用菌等方面的技能標準,加快形成涵蓋我省主要農作物種植品種和畜禽養殖品種的技能評價體系。加強引導和宣傳。引導各地對持證農民在土地流轉、金融信貸等方面優先支持,在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創建中優先扶持,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競相成長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學習技能提升技能的熱情。我省還將廣泛宣傳職業農民技能評價工作和職業農民技能成才典型,營造重農愛農、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帶動促進農村各類人才盡顯其能,各展其長,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