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產業興旺的影響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的作用不同;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也面臨一些瓶頸和問題,亟待通過政策創新破解。
根據調查數據,2018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平均占地面積達到113畝,達到了較大規模種植水平;平均土地流轉租金為454元/畝,與水稻種植的凈利潤基本持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平均員工人數達到62人,基本上吸納了本村甚至鄰村的大部分務農零工人員以及留村青壯年;平均機械化率達到了61%,相比2010年有了飛躍式進步。由此可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當地的農業生產、農民收入、就業等都帶來了正的外部效應和良好的社會效應。
數據分析得出,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帶動下,鄉村土地拋荒面積顯著減少,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鄉村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比顯著增加,農村種植生產結構逐步轉向多種作物種植的生產模式;鄉村特色產業產值顯著提升;鄉村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不同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用
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起基礎性作用。數據分析顯示,從2010年到2018年,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在降低土地拋荒面積中的作用占60%,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占40%。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規模小、數量多,對土地的利用更加靈活,所以整體對土地拋荒增多的抑制能力大于后兩類,在鄉村產業興旺發展中起基礎性作用。
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起帶頭引領性作用。數據分析顯示,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提高特色產業產值占比、非傳統種植業占比、機械化率中的作用更大。可見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鄉村產業興旺發展中具有帶頭引領作用。存在問題及成因
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單一,產業結構問題突出。目前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產業為主,仍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現代化程度較低,導致其缺乏競爭力,*終使得產值并不十分理想。
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無序,兩極分化情況較為嚴重。部分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統一的規范指導,出現了一定的發展無序現象。此外,一些主體存在掛牌申請補貼等空殼化現象,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影響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對產業興旺促進的預期效果。
大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少貸款門路。超過八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者表示,他們的貸款渠道主要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其貸款年利率較高。此外,貸款需要一定的擔保或不動產作為抵押物,還需要一系列的資產、信用評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融資困難,影響了自身發展。
政策建議:
*,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農業產業一體化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政府在培育和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時,應當推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等新型農業的發展,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拓寬產業發展領域,從而增加產業附加值,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有條件的地區,要利用好“互聯網+”模式,結合電子商務提高經濟收益;并通過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推動農業產業化、品牌化,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第二,加強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比如,加強對經營者的培訓,樹立其規范經營的理念;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和經濟特點,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制定長期發展規劃,降低經營的隨意性,加強企業經營的穩健性;幫助樹立財務意識,逐步建立公私分明、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制度。
第三,完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培養體系。一方面,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領頭人和骨干農民為培養目標,通過完善相關培訓體系來提升他們的能力素養。另一方面,要多鼓勵和支持城市*人才下鄉創業,吸引更多應屆大學生參與到農村發展當中,從而逐步擺脫農村*人才少的困境。
第四,針對融資難的問題,加強統籌協調和金融創新。由政府牽頭,成立由政府金融辦、農業農村、工商、稅務、人民銀行、銀監部門、金融機構等多部門組成的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過程中信用評級難、抵質押物不足、信貸準入門檻高等問題。商業銀行要積極開發、運用、推廣適應農業生產的信貸產品,重點通過互相聯保、引入風險補償基金等方式,加大小額免抵押信貸產品的投放,滿足多元化融資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