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秸稈變廢為寶 河口區有高招
秸稈變廢為寶 河口區有高招
農業網   時間:2019/6/24 9:28:00  來源:大眾日報  閱讀數:359

  又到夏收農忙時。農諺說“斤糧斤草”,生產1斤糧食的同時要產出1斤多秸稈。這么多的秸稈如何處理、怎么利用成了一道難題。而在河口區河口街道的南旺村,卻將這些令人頭疼的廢棄秸稈種植出了蘑菇,既沒有了污染,還增加了收益。

  6月14日,在河口街道南旺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高大的樹木下是一排排的壟溝,壟溝上鋪著一層厚厚的麥草,扒開麥草就是一朵朵可愛的大球蓋菇,蘑菇形狀呈傘狀,有紅色的菌帽,雪白的圓柱狀的菌柄,惹人喜愛。

  “我們這種蘑菇種植利用秸稈為主要原料,再配以適當輔料,長出的蘑菇色澤艷麗,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品質和野生的相比毫不遜色。”說起自家的寶貝,南旺村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劉樹國滔滔不絕,“用秸稈種植大球蓋菇,成本低,工序簡單,只要看住水和溫度,3個月就能收獲五六茬。大球蓋菇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銷售也不成問題,沒想到這原本沒啥用的小麥秸稈也成了‘黃金草’。”

  “以前,秸稈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垃圾,不燒,種不了田,運走,費不少錢,只能就地焚燒,可如今回收秸稈還是村里人一筆不小的收入呢!”南旺村村民劉樹剛說。

  隨著林下經濟結構模式日趨豐富,南旺村按照立體開發、循環利用的思路,利用村里的自然優勢在林下種植大球蓋菇,由村里60余戶村民入股,成立了南旺村食用菌合作社。由于蘑菇長勢良好,加之口感更好,前來采摘的居民絡繹不絕,一年的時間,南旺村的大球蓋菇就有了不小的名氣。為此,合作社不斷拓寬蘑菇銷路,與商家積極合作,一部分裝箱銷往濟南等地,一部分搬進當地超市售賣,大球蓋菇漸漸地走出了名堂。

  為了改變以往秸稈就地焚燒的傳統做法,河口區在夏收來臨之前及時召開秸稈禁燒工作安排部署會議,成立了5個秸稈禁燒工作督導小組,劃分責任片區,建立網格化禁燒體系,責任到人、到地塊,對重點區塊、重點部位進行不間斷巡查,確保田間不現火苗,空中不染塵煙。

  不讓焚燒了,那地里的秸稈怎么辦?為此,河口區按照疏堵結合、綜合治理的思路,大力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購置秸稈還田機械進行補貼,*限度滿足農民群眾購置此類機械需求。此外,大力支持食用菌種植等秸稈利用產業,在提升農民收入的同時,拓寬秸稈利用渠道。

  在秸稈禁燒工作中,河口區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充分利用廣播、網絡、微信等宣傳平臺,通過“趕大集”、農機現場會、演示會等多種方式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大力宣傳推廣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等技術。此外,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強化農民群眾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引導群眾從“不敢燒”向“不想燒”轉變,營造了“秸稈焚燒違法可恥,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的良好氛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