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大坪村——山窩窩蹚出脫貧路
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大坪村——山窩窩蹚出脫貧路
農業網   時間:2019/6/24 14:55:00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361

  大坪,甘肅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鄉的一個山村,曾被聯合國官員認定“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如今大坪早已脫貧,人均純收入近8000元。”在青嵐山鄉黨委書記高強帶領下,記者沿著上山的柏油路,左一拐、右一拐,目所能及處,樹綠草青果累累,一層層梯田一直鋪延到山頂——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斗,大坪人讓山窩窩換了模樣。

  立志修梯田,喚醒沉睡的黃土地

  年近耄耋的馬政老漢,忘不了當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圪梁梁上的榆樹剛一生芽,就被人捋光,甚至連樹皮也被剝走。曬干后,放在石磨上推,磨出了面,人們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

  陡坡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種了一坡,收了一車,打了一斗,煮了一鍋”。

  定西是個苦地方,而大坪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84歲的冉桂英老人,上世紀60年代是大坪村生產隊隊長,她曾立下誓言:“咱們修梯田,干出一個新大坪!”

  為搶春種時間,黨員干部帶頭干。時值寒冬,土地封凍。全隊40多個勞動力,摸黑起早,頂著朔風下地。頭把震斷了,趕緊換;虎口震裂了,布條一纏接著干。汗水浸透了棉襖,回家才發現,凍得硬邦邦,脫都費勁。

  鐵鍬洋鎬,背扛肩挑。那年開春,大坪人整修出了兩畝多梯田。“立竿見影,產量翻番。”當年的“鐵姑娘”,如今的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玉秀老人說,梯田能保墑、肥力好,“種的洋芋個頭大,畝產1400多斤,比山坡坡上足足高出六七百斤。”

  一鼓作氣,戰天斗地,一輩接著一輩干。進入新世紀前,大坪人愣是把一片片“三跑田”修得平平整整。“打這開始,逢年過節,白面頓頓能上桌。”大坪村黨支部書記康耀偉說。

  推廣新技術,好了生態鼓了錢袋

  四山環抱的大坪,有限的土地極度地發揮了潛力后,糧食產量不再提高。想從地里多刨出一分錢,只能墾荒種田,但是投資大、收入少,還導致水土嚴重流失。

  高強挨家挨戶講政策:“退耕還林還草,每畝補貼160元。”切身感受到越墾越窮的鄉親們,終于放下了鋤頭。

  “山頂種樹戴帽子,山腰興修梯田系帶子,山底打壩蓄水穿鞋子。”大坪村開始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

  截至目前,大坪村累計完成人工造林2920畝、種草1600畝,林草覆蓋率達68.2%;修筑谷坊110道、塘壩5座,治理流域面積3600畝。

  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同時,村里大力推廣科學種田,積極推廣黑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調整種植結構。而以大坪命名的優質馬鈴薯品種“新大坪”,也從試驗田繁育了出來。

  “村里都用白地膜,可鄉里來的技術員說,黑地膜保墑好,還能壓雜草。”村民冉繼萍說,面對新技術和新品種,大伙兒心里都沒底。*后,架不住上門游說,她將信將疑,當了*批“吃螃蟹”的人。

  等到秋收,冉繼萍瞪大了眼——馬鈴薯畝產達3000斤。收獲的日子全家出動,天剛亮就下地,一架子車接一架子車往外拉。

  “看著厚厚一沓錢,就像是做夢。”冉繼萍說,靠著種馬鈴薯,她供出來4個大學生,“不僅沒借過錢,還有了一點積蓄。”

  “我們繁育出的優質馬鈴薯品種‘新大坪’,讓鄉親們的產量提高了不少。”康耀偉說,2006年大坪村人均純收入將近3000元,終于摘掉了窮帽子。

  建成合作社,山鄉注入新活力

  一根扁擔兩只桶,摸黑就出門,到了才發現,甜水泉邊站滿了人。這是2014年春上,大坪村等水的“盛況”。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引洮供水工程時囑托,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清冽的洮河水流進旱塬山鄉。

  村民蔣海程,養著2000只蛋雞,通水前每天開車進城買水。“就算大雪封山,給車子掛上防滑鏈,拿上鐵锨,一路走一路鏟,也要把水拉回家。”蔣海程說,一車水500元,只夠20天,一年下來近1萬元,“自打通了水,水費一年800元,比從前節省9000多元。”

  康耀偉尋思,村里距定西市只有5公里山路,修通柏油路后,開車只要十幾分鐘,水的問題解決了,發展大棚蔬菜有前景。

  村里與對口幫扶的金川公司達成協議,流轉撂荒地60多畝,建成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40多座,用的都是節水灌溉。村民連清承包了3個塑料大棚。“一個大棚一年種一茬黃瓜、一茬綠葉菜。”連清掰著指頭說,“年收入5萬多元哩。”

  “鄉里又引進了定西億邦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高強說,他們爭取到區財政70萬元資金,作為村集體資金入股,聯手打造特色休閑農業示范園區,“合作社盤活了撂荒地,老百姓收租受益,一舉兩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