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集役、肉、奶、皮、絨為一體的全能畜種,既是青海畜牧業*具特色和擴展空間的主導產業,也是青海農牧民賴以生存的民生產業。相比其他牛肉,牦牛肉具有蛋白質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低,富含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的*優勢,是國際市場上稀缺的*肉類。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以堅定做強牦牛產業經濟為目標,加快推進牦牛產業發展為抓手,著力促進畜牧業結構調整,農牧民脫貧增收和綠色發展,使全省牦牛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憑借得天獨厚的牦牛資源,我省探索推出全面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戰略愿景,并腳踏實地付諸實施。
在生肉屠宰加工方面,堅持從源頭入手,用高原獨有的凜冽空氣和鮮甜水草,養育體格健碩的牦牛;建立全程健康可追溯系統,確保對牦牛健康狀況和肉質,進行嚴格監管;在熟肉加工生產方面,緊密依托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高原精品。加大科研力度,積極創新,拓展產品線,滿足世界各地消費者舌尖上的訴求;在乳制品開發研制方面,以適度采集為原則,確保牦牛犢成長定量需求,充分開發地域性特色牦牛乳制品,打造豐富多樣的產品市場。在牦牛絨等副產品方面,依托本地獨特資源,精選高海拔優質原料,堅持技術創新,積極拓展海內外高端市場。
在青海省倡導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政策引領下,各企業順應潮流,積極建立現代化營銷體系,不斷拓展旅游、服務市場,打造牦牛品牌。
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青海省牦牛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短板。
雖有一批*龍頭企業領軍,形成了牦牛深加工產業格局,但大多數是以活畜銷售或宰殺加工冷鮮出售為主,產品檔次較低,附加值不高,導致“有質有量沒優價”,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價格”的局面。
同時,青海省許多畜產品企業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磨煉,缺乏長遠眼光,缺乏培育品牌和開拓市場的主動性。品牌意識較為模糊,把商標與品牌等同起來,認為農產品只要有了商標就是有了品牌。對品牌創建缺少合作參與競爭的意識,寧愿自己重新創牌,也不愿意與其他品牌合作。
怎樣讓牦牛資源優勢完全轉化為品牌優勢,任重而道遠。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在各級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有遠見和擔當的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不斷緊密,不再是簡單的原料收購合同,而是趨向各經營主體發揮自身特長,積極參與到牦牛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延長產業鏈,逐步實現了“分工協作,統一經營”的理念,農牧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增值收益。
在新形勢下,龍頭企業積極響應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的要求,率先建立質量追溯體系。
依托特色資源優勢,發展牦牛*產業,打造牦牛*,已成為全省上下共識。
在新常態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們必須用新視野、新理念、新舉措,全力推進牦牛這一古老產業迸發新活力、煥發新氣象。要以全面融入國家戰略的思維,跳出“牛圈”看牦牛、跳出“畜牧”抓產業、跳出“青海”謀發展。
打造*,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總量控制,創新驅動、轉變方式,深挖潛力、提升品牌,政策引領、市場主導的基本原則,突出有機、綠色、無污染優勢,建基地、強龍頭、樹品牌、拓市場,加快牦牛養殖體系、加工體系、銷售體系全產業鏈建設,真正把牦牛產業建設成為特色優勢畜牧業發展的領跑者、實現草原牧區生態保護的調節器、廣大牧民脫貧致富的承載體。到2025年,使青海成為全國牦牛特色產業優勢區、全國重要的牦牛肉生產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全面確立青海牦牛在全國乃至世界牦牛產業中的中心地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