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重慶:特色水果產業助鄉親致富(圖)
重慶:特色水果產業助鄉親致富(圖)
農業網   時間:2019/6/25 10:01:00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閱讀數:417

水果

  上世紀末,云陽北部的無量山貧窮落后,家長常教育孩子說,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去城里工作,再也不要回到窮山溝。

  從小勤奮好學的楊大可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四川的大學,走出了大山。

  當所有人都覺得楊大可“鯉魚躍龍門”,從此結束山溝溝里的苦日子時,這個聰明的孩子卻做了個“笨決定”放棄在成都找到的高薪工作,帶著女友回到了老家無量村種梨樹,當農民。

  “我爸氣得不愿和我說話,我拿實習掙的1000多元錢給他買了塊手表,他也不搭理我。”楊大可笑著回憶,當初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包括*親的父親,但他心里卻很堅定:當農民不是什么丟人的事,自己有信心能帶領村里的鄉親們一起致富。

  這股自信可不是空口說大話。在成都學習的幾年時間,楊大可見識了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迅猛之勢。“和我們傳統單一的種植水果不同,在成都的鄉村,果樹開花可以帶來旅游收益,果樹結果還有經濟收益,這不正是我們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嗎?”

  帶著思考回到無量村的楊大可,沒有盲目的大搞產業,而是花了幾個月考察調研,找到了現有產品的缺陷。“*重要的是,現有的梨樹品種不好,果實保質期太短,根本無法外銷。”作為一個家里四代人都種植梨樹,對梨樹相當了解的人,楊大可深知,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無量山的梨子走不出這大山。

  在做了大量功課后,楊大可決定將原來近5000株的黃花梨通過嫁接技術全部變成大果水晶梨。“水晶梨品質更好,存放期更長,給外銷提供了保障。”

  2000年,楊大可花了4個月完成梨樹嫁接。2001年,梨樹*掛果200斤,品質*,廣受歡迎,全家人吃下定心丸。

  2002年,楊大可迎來了收獲的秋天。

  “我終于掘到了回鄉后的*桶金,喜獲豐收,3萬斤水晶梨帶來了幾萬元的收入。”楊大可說,水晶梨供不應求,批發商開著卡車來園區收水果,根本不愁銷路。“我爸也終于相信了我的話,只要走對路,在農村一樣大有可為。”

  相信楊大可的不僅有父親,還有無量村眾多村民。有知識、有技術、有經驗的楊大可,沒有忘記無量村的父老鄉親。他創建了云陽縣大果水晶梨專業合作社,采取包果苗、包技術、包回收和簽訂合作協議的形式,動員鄉親們加入。

  “經過近20年的發展,現在合作社有社員近500戶,其中,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有70多戶,有的家庭年收入甚至超過了30萬元。”楊大可說。

  20年后的堅持 帶動青年到農村干事創業

  無量村的水晶梨產業走上了正軌,但楊大可卻沒有閑下來。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我市迅速組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團,楊大可便是6位宣講人之一。

  報告團成員個個身懷絕技,有專門搞生態農業的,有探索鄉村旅游的,有擅長品牌營銷的。“報告團走過全市很多區縣,開展了33場巡回報告會,把我們的故事宣講出去,激勵了一批熱血青年回到家鄉干事創業。”

  當好鄉村振興的宣傳員固然重要,但做鄉村振興的實踐家更有意義。

  行動是*的語言。2018年,在報告團結束巡講后,成員們接到渝北區烏牛村黨總支書記闕興國的“求救”電話,“2018年,烏牛村仙桃李產量猛增,一時出現了銷售難。我們差銷路、差技術、差專業管理團隊、差品牌運作,如果今年銷售再遇‘滑鐵盧’,怕村民都不肯再干了!”

  了解情況后,楊大可與報告團的其他五名成員一起來到烏牛村,開始了一場鄉村振興的新實踐。

  “闕書記跟我們一行人介紹,烏牛村種植的仙桃李是當地的特色品牌。2018年,烏牛村有500畝仙桃李投產,產量30多萬斤,但*終只賣出12萬斤。2019年,全村800畝仙桃李將全面投產,產量達50余萬斤。如果采摘人員短缺、銷售渠道不暢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將會受到極大傷害。”楊大可等人在考察烏牛村之后發現,作為全市5個“三變改革”的示范村之一,烏牛村無論是在產業發展還是政策扶持等方面都有很大優勢。六個人當即表示,各展所長,計劃通過1-2年時間將烏牛村的李子生意做大做強!

  “我們作了分工,我負責種植、晏洲負責鄉村旅游、簡義相負責農產品深加工、彭陽負責品牌建設、張雪負責文案與電商銷售,嚴克美負責群眾關系協調與政策咨詢。”楊大可介紹,自去年11月決定打造烏牛村到現在,他就在烏牛村的老村委會駐扎下來,期間只回過家3次。

  “銷售渠道不暢通的癥結很快被找到,仙桃李是單品、單季、單產,從成熟到銷售只有15天時間,過了15天果子就爛了,傳統的銷售手段根本無法適應。今年仙桃李的成熟期在7月10日左右,一定要提前擴寬銷售通道,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楊大可說。

  為此,張雪專門為烏牛仙桃李搭建起了網上銷售平臺,并通過自己在榮昌創辦的專門推介農產品的“在村頭”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今年仙桃李還未成熟,就已收獲300多萬元的訂單。

  讓村民們高興的事情還不少

  以往,李園落果直接爛在土里。今年,楊大可主動把60%的果子摘下來,做成酸梅當饋贈禮品,為鄉村旅游項目作準備。

  接下來,李園還要引進水肥藥一體化設施進行*化管理,采用App控制溫度、保持濕度、防止雜草等,同時控制化肥使用,施用有機肥,用誘捕器捕殺害蟲,村民們的勞動強度也會大幅度降低。

  在楊大可等人的帶領下,不到3個月,村里就完成了750畝地的緩坡改造,種上了大可水晶梨、蒙娜麗莎李等20余個品種的果樹50000余株,實現了“四季有李”。同時,新建了100畝農業大棚,種了可以同時結李、桃、杏的10000多盆果樹盆景。

  “希望通過在烏牛村的實踐,為鄉村振興摸索出一條有預期、可復制、能推廣的機制和路徑來,把烏牛村打造成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引導、吸引、帶動各類青年人才到農村基層干事創業。”楊大可說。

  永遠不變的初心 守護綠水青山

  當前我市正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作為一名黨員,楊大可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

  “在報告團巡講期間,我收到了很多創業青年的來電,有的是向我訴說創業的惶恐,有的找我取經。只要是想回家鄉干一番事業的,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都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楊大可說,從去年到現在至少有10個創業青年在報告團成員共同幫助下,做出了一番成績。

  “我現在還兼任團市委副書記,重要任務是聯系好、服務好青年。我認為青年在脫貧攻堅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要把他們凝聚起來,為鄉村振興做貢獻。”帶著這樣一個信念,在團市委召開的直屬機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學習“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楊大可做了一場生動的宣講。

  宣講材料整整18頁近1萬字,楊大可進行了反復的修改,里面講述了他如何帶領無量村村民和烏牛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講述了他為何堅守鄉村的不變初心,闡明了他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爺爺曾說,‘你對一棵樹好,它就會給你回報’。我認為,如今當職業農民也是‘金飯碗’。因為,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就掌握在有知識、有本領、有擔當的年輕人手里,只要你愿意,希望的田野上一定會點燃你燦爛的未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