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發布了新一期農作物病蟲情報。目前,廣東早稻大部分處于齊穗期。經破口抽穗期全面防治,田間稻飛虱蟲口密度較低,漏治或防治效果差田塊蟲口密度仍處于較高水平,褐飛虱比例陸續上升,后期部分稻區潛在暴發風險。
據各地日前調查,全省大田普查稻飛虱百叢蟲量一般100-700頭,高的1200-4500頭,漏治田塊6000-10000頭,褐飛虱比例一般20%-40%,高的70%。茂名站調查,遲插田塊百叢蟲量一般1500頭,高的4300頭,褐飛虱比例一般25%,高的46%;懷集站調查,大田百叢蟲量一般420-650頭,高的1280-1550頭;仁化站調查,觀察圃百叢蟲量4850頭,其中短翅型成蟲766頭,褐飛虱比例平均38.9%,大田百叢蟲量平均245頭;紫金站調查,觀察圃百叢蟲量3840頭,以成蟲和高齡若蟲為主,褐飛虱比例34%,大田百叢蟲量一般410頭,未防治田塊2300-5000頭。
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計,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有4次主要降水過程,有1個熱帶氣旋登陸或影響廣東。早稻后期田間郁閉度高,通風透光性差,加之高溫多雨,利于后期褐飛虱繁殖為害。結合蟲源基數,氣候條件和水稻物候期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廣東部分早稻后期褐飛虱偏重、局部重發生。各地要高度重視,加強監測,密切關注后期褐飛虱發生動態,及時準確發布預報預警,科學指導防治。百叢蟲量達到1200頭時施藥防治,可選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蟲胺腈、呋蟲胺、噻嗪酮或吡蚜酮等藥劑進行防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