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茂林、老屋,讓古樸村莊別有一番風味。這是畫家張明筆下的松陽楊家堂村的美麗景象。
日前,“山河相輝 友誼長存”中俄建交70周年名家書畫展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張明受邀出席開幕式。這幅名叫《秀山麗水》中國畫作品,在活動中被中國駐俄大使館*收藏。
“在展會上,國外藝術家們看了我的作品后很驚嘆,我還專門向他們介紹了松陽的美麗風光和人文風情,并邀請俄羅斯藝術家們來松陽寫生創作。”張明激動地說,這幅作品是經過篩選及權威評定,并報外交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備案后選定的。
張明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專業從事中國畫教學與創作。早在2004年,他就與松陽結緣,喜歡上了松陽的古村落,每年都專門抽出時間到松陽寫生創作。
松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體系保留*完整、鄉土文化傳承*的地區之一。在這里,鄉愁的樣子清晰如畫,也觸手可及。2016年1月,“拯救老屋行動”*個整縣推進試點選在松陽。通過兩年多的實踐,首期申報的35個行政村142幢老屋完工驗收,修繕建筑面積達96000多平方米。老屋的修復,帶動了經濟修復、文化修復、人心修復。作為藝術家的張明,也親眼見證了古村落從沒落到重生。
楊家堂村位于三都鄉境內,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村內20多幢土木結構的清代建筑依山而建,坐落于斜坡之上,整個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約2至3米,伸展高層200米,馬頭墻錯落有致、連綿成片,是松陽典型的階梯式傳統村落,被稱為“江南的布達拉宮”。為保護好傳統村落,2013年,楊家堂村自發開始搶修了一批村子里的破敗老屋。
老屋修好后,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來到村里,成為“新村民”“新鄉賢”,形成一股藝術助推“拯救老屋行動”的熱潮,為老屋和鄉村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去年,松陽開展“百名藝術家入駐鄉村計劃”,張明成為首位簽約入駐松陽的藝術家,他的工作室就選擇在他再熟悉不過的楊家堂村,成為傳統村落老屋活化利用項目之一。
張明工作室由村內1號民居和村學堂兩處組成,分為生活空間、創作空間和展覽空間。1號民居是*批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房屋修繕后一直處于閑置狀態,成為藝術家工作室則賦予了它新的使命,藝術家真正成為了鄉村的新村民。
在張明看來,在鄉村建藝術家工作室,一方面可以潛心創作,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共同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這樣既可以豐富鄉村的文化,也讓本地村民與外來藝術家互動,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種新的可能。
在張明等藝術家的帶動下,這兩年,從上海、杭州等地來楊家堂村創作、觀光的藝術家絡繹不絕,他們近距離感受村子的傳統古民居和風土人情,尋找藝術創作靈感。隨即,村里的農家樂和民俗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每天接待天南海北的藝術家和游客。
“真想不到,咱們楊家堂村如今能有這樣的好光景!”楊家堂村村委會主任宋仁鑒欣喜地說。去年6月,楊家堂村入選縣里“拯救老屋行動”的8幢房子已經全部修繕完畢,既保留了古樸的建筑風格,整個村子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游客也越來越多,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目前,村里還著手改造幾棟老房子,吸引“新村民”前來投資創業。
“鄉村是我們的根,作為藝術家要思考怎么通過藝術的形式,幫助鄉村文化建設,助推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增收。”張明深有感觸地說,成為駐村藝術家之后,他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除了藝術創作、作品展覽、學術交流,他還希望能在文創產品、藝術品交易、藝術培訓等方面進一步推進老屋的活化利用,為村里多做些好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