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鹽城市突出整市推進,實行全面治理,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全面打好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攻堅戰。2017年,全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列全省“263”考核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雙*名;2018年鹽城整市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得到農業農村部于康震副部長批示肯定;2019年鹽城“響水模式”獲費高云副省長肯定并在全省推廣;2019年全省畜牧業綠色發展推進會5月在鹽城召開。
堅持整體謀劃,強化組織領導。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跟進、主體參與”的組織推進機制,注重全面謀劃,明晰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一是強化責任落實。一把手市長親自抓落實,多次專題會辦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與資源化利用工作。建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政府連續三年召開四次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會,與各縣(市、區)簽訂工作責任狀,構建責任鏈條,壓實工作責任。二是強化行政推動。鹽城市政府先后印發《全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意見》《鹽城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考核辦法(試行)》等文件,積極推進全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強化立法保障。在全省率先出臺《鹽城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已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將小散畜禽養殖戶納入監管范圍,強化養殖場(戶)日常監管和社會監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堅持統籌施策,綠色健康發展。突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生態化”原則,*施策,源頭控制。一是優化區域布局。先后制定《鹽城市畜牧業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與綠色發展規劃》《鹽城市畜牧業發展規劃》《鹽城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等,指導養殖密集區合理調減養殖規模,達到區域內養殖總量與環境承載力相匹配。二是推進全面治理。全市按照養殖區域、養殖場戶、養殖過程“三個全覆蓋治理”的要求,實施“一場一策”,全面落實“堵、封、貯、清、消”措施。制定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底大型規模場已治理到位,2019年底規模場全部治理到位,2020年底小型養殖場(戶)全部治理到位。2018年全市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96.15%,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6.67%,遠超省定目標70%和85%。三是著力生態養殖。積極推進規模養殖、生態養殖、健康養殖和設施養殖“四位一體”養殖模式,積極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新技術、新模式,改造提升規模場,堅持擇優原則,深入開展示范創建活動,創建成功部級示范場19個,省級示范場403個,總數列全省*,全市生態健康養殖比重達56.2%。大豐區、東臺市相繼創建成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
堅持示范帶動,點面結合推進。充分利用中央財政支持政策,整合各類資源,及時出臺扶持政策,總結典型案例,探索形成主推模式,形成推動工作落實的強大合力。一是爭取項目支持。射陽等6個畜牧大縣實施中央財政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爭取國家資金2.05億元,市縣配套資金2685萬元,項目自籌資金4.47億元。全市建成畜禽糞污處理中心44個、有機肥廠36個、農牧循環基地37家、異位發酵床3.5萬立方、田間調節池900個、標準化蓄糞池9.2萬立方米,項目的有效實施,大力提升鹽城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2018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6.91%,遠超省定目標71%。二是樹立典型示范。在全市樹立典型,總結經驗,帶動畜牧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響水縣統一規劃養殖小區模式在全省推廣,一期已建成并投產28個生豬養殖基地,統一配備糞污處理設施,實現生豬標準化養殖,實現了生產生態相協調、產業升級與富民扶貧相聯動的畜牧業綠色發展新格局。大豐“6+1”集中處理、阜寧葉萌公司社會化服務等都在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上進行了有效探索。三是實施整市推進。出臺《鹽城整市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在6個畜牧大縣實施中央項目的基礎上,落實亭湖、建湖、響水3個非畜牧大縣整縣制推進。制定六項扶持政策,市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發揮政策驅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